
听她说各种感觉,尝试有条不紊地呈现这篇专访。内心那一块黑暗、戏剧治疗、西蒙波娃、镜子、见面时她说的第一句话……通过各个方面,我们来读懂她。
Text 秋雁
首图时尚 CHANEL | 珠宝 CHANEL
访问在台北摄影棚的化妆间进行。我请桂纶镁Gwei Lun-mei往镜子里面看,然后告诉我看到什么。
“呵呵呵,一张有一点臃肿的脸,哈哈哈。我看到,我们应该是两个 generation(她从镜子里看到坐在身后的经理人)。”
臃~肿~的~脸~桂纶镁是想逼死谁?
玩笑话撇一边,好奇的是这个有点文艺有点小清新,又有点超俗有点女神,名字叫桂纶镁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她成功塑造了很多电影角色,我们总只看到打了 一层叫“角色”滤镜的桂纶镁。
“我看到了眼球里的红血丝。看到比 《蓝色大门》长大了很多,但是也好像还没有那么过于成熟——不是,是世俗。好像还有一些,呃……孩子,好像是吧?好可怕,这个东西好玄,真的好玄。”

《蓝色大门》是桂纶镁从影的第一部作品,记录了她的青涩,她的青春。那是 2002年,她才19岁。
影片在台北师大附中取景拍摄。影片中的男主角(陈柏霖饰演)是游泳队队员,游泳池是重要场景。去年底,游泳池拆除在即,师大附中在游泳池内为师生办 了一场露天电影会,放映该片,邀来导演易智言及男女主角出席。
于是问桂纶镁,再度面对青春,是什么滋味。
“我从《蓝色大门》到现在,从来没有强迫自己忘掉任何的感受。虽然那些感受会慢慢淡化或流逝,但我从来不强迫自己要切断什么。所以你问我面对青春,我觉得它还在我内心的某一块。
我也不觉得青春它该被时间或年龄定义,我没有一个哀伤或跟它要再见的感觉。我没有。我反而回到那个场地,非常温暖的。我觉得,就是还在我身体某一块。”

只做一件事
出道一晃已经17年。就如“我们每天在面 临未来”一样,桂纶镁依然期待未来会一直出现令她心动的剧本或角色。
跟桂纶镁说,不会把她归类为偶像派。她闻言哈哈大笑。难道她想被归类偶像派?“没有没有没有没有。”
不是偶像,却也知道,我们所生活的时间轴上,没有永垂不朽。她说:“当观众不要你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对你的戏好奇的时候,你可能会慢慢地消失。”
我们聊到时间,这个非常科学,同时又非常不科学的复杂课题。快慢,长短, 时间是相对的。
“我觉得(时间)这个事情蛮有趣的是,我记得19、20岁的时候,我要去法国念书。我要离开台湾一年,刚好《蓝色大门》下画,(回响)正在发酵,所以很多朋友会觉得很可惜,‘你为什么要暂时放弃一个很好的timing离开’。
但那个时候对我来说,出国念书这件事情,是我内心非常想做的事情。我一点也不觉得演艺事业是不能被暂停的。我觉得这个不是一个等号,不是说暂时一年没有演戏,就代表你日后可能会不见了。我一直没有这个概念。所以我就去了,反而我内心也得到很多感受。然后回来我自己成长了,我自己也有机会。”
时间需要人好好投资,也需要人好好投入。
“《南方车站的聚会》我花了七个月的时间,包括准备和拍摄,等于我2018 年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拍这部电影。
我也觉得,有一部电影可以让我有时间 /有机会好好地做准备。而且一年只做 一件事,是非常幸运跟难得,我很投入其中。我反而觉得我获得了很多,我也不觉得我损失了什么。
现在35岁的年龄段,如果今天想要去做一个学习而稍微暂停——我始终觉得把自己准备好了,后面会随着你把自己准备好而有另一种风景。所以我还没有感觉到(时间的压力)。”

最内心的黑
人是多面的动物,给人不食人间烟火感觉的桂纶镁并不例外。她分享拍摄杨采妮导演的《圣诞玫瑰》一段经历,关乎她最内心的黑。
“在那部电影之前,我明确地知道我的内心有一块很dark,很黑暗的一块。那可能是来自各种记忆吧?所以我把它放在内心一个很里面(深处),依靠这个力量支撑我。我一直有这个感觉。
有一次跟杨采妮聊到这个状态,她说:其实你可以试着去面对你的黑暗,当你释放它的时候,或你面对它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轻盈了。它其实还是存在,你不要害怕那个力量不存在。
听起来有一点玄。但是我的确在演 《圣诞玫瑰》某一场戏的时候,讲着那个角色的那个台词,边讲我边看见了我感觉黑暗的所有元素。那场戏演完,我好像因为面对了XXXX(省略)的元素,所以我放下了,那个黑暗的东西轻起来了……就是一个很奇妙的戏剧治疗。
有一种可能
欲窥视今天这个叫桂纶镁的人,或许可以从Simone de Beauvoir西蒙波娃切入。她是著名作家、存在主义哲学家,更是女权主义鼻祖,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之一。
大学三四年级,桂纶镁第一次看西蒙波娃的书,也看到她与Jean-Paul Sartre沙特之间的书信。沙特是西蒙波娃的初恋,他们的爱,情牵51年,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简略说明:他爱她,也对其他女人有欲望;她爱他,但也爱着她的其他情人,当中有男有女。
“那是我第一次,很震惊地发现,女性和男性的关系,是可以不是那么传统意义上的男女关系。那是我第一次发现人可以如此自由。
她影响着我的很多价值观,包括我去法国念书,我开始问我自己很多关于我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台湾长大,很多时候是按部就班地读书。不清楚为什么而读,但会去符合社会对你的期待等等等。 ”

后来的样子
《蓝色大门》尾声,桂纶镁饰演的孟克柔有一段旁白,其中一句话是这样的:“一年后,三年后,五年后,我们会变成什么 样子呢?”
现在的桂纶镁,是那个时候她想像的自己吗?
“我今天也在问朋友:你还记得你 35岁是什么样子吗?当然我们讨论的是外在,我没有办法想像。但是so far,现在 35岁的我,我还蛮喜欢的。我觉得我很自在,很舒服;我让我周边的朋友或者是我的家人,他们so far也在一个蛮舒服的状况里。我没有让父母亲太担心,我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我很知足。”
无法想像自己未来的样子,但桂纶镁一直问自己,最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希望自己更从容,对很多事情不要那么谨慎或焦虑。我的个性会很容易做 一个东西做到很detailed(仔细)。可是我希望自己能更自由一点。
我希望,未来几年后,你再采访我的时候,我会说:啊,你看我很喜欢我现在的自己。”
像喝气泡水
17年的青春给了电影,电影给桂纶镁的回报,是一次次与杰出电影人合作、学习的机会、最佳女主角奖(2012年成为台湾 金马奖与亚太影展影后)。她说,电影懂她,还让她看到世界很大很大。
“以前我看电影,我觉得所谓有共鸣的电影就是,可能你的生命经历某些感受,跟电影所要呈现的很雷同,你会觉得很兴奋,有人懂你。
可是渐渐地,(通过电影)发现有人是这样在看世界,这样感受事情跟表达事情,发现那些是我不知道的范畴或感受的时候,我会觉得很兴奋。所以,电影给了我很多想像的空间跟刺激……”
桂纶镁说,她非常非常热爱电影。多爱,有多热?她想了许久。
“好可怕,这要怎么形容?好难形容。我在回想那些感受,在想可以跟什么做类比。”
旁听的经理人提议事后再补充。可爱的桂纶镁反对,她说如果想不出来,她没办法继续受访。再想了一阵,她说……
/
拍摄 WEE KHIM
造型 JOHNNY KHOO
发型 SYDNI LIU|ZOOM HAIR
化妆 YI LI CHEN
摄影助 ALWIN OH
造型助理 FELIX WOEI
//
完整访问,请翻阅2019年6月份《品》杂志的第24页
继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