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一年,看时尚行业的变化,制造出怎样的新能量。
TEXT晓雯
媒体新定义
过去一年多里,许多名字响当当的刊物如 《Nylon》、《Glamour》、《InStyle》英国 版,宣布不再出版纸质杂志,只保留网站;澳大利亚版《Cosmopolitan》,走过漫长45年也面临关闭。
不过,这不代表媒体从业人员该感到悲观。事实上,根据全球著名市场研究公司Nielsen去年8月的调查,美国成年人每天花在不同媒体(印刷刊物、电脑、手机等)的时间为11小时,比四年前增加9小时32分钟。在这11小时里,他们花最多时间(28%)通过手机登陆网站获取资讯或阅读。
媒体行业的定义已不同往日。说的不仅仅是崛起的网络平台,今天每个品牌、个人,都可以称为媒体。
新的一年,想必会看到更多品牌成为自己的宣传媒体,而社交媒体也成了零售平台(如Vogue刚举办过限时24小时的网购活动,Instagram和微信现在有“现看现买”功能)。
好事来的,产品粗糙的公司必将面临淘汰,让已感觉拥挤的时尚媒体业更精。
零售新趋势
和传统媒体一样饱受冲击的,还有传统零售商。
刚刚过去的双11,淘宝天猫成交额达2135亿人民币(约427亿新币),同比增长27%。网购销量节节攀升,相对应的当然是门庭冷清的传统零售商。
寻找新兴零售方式的过程中,美国高档连锁百货店Nordstorm,在2018 年与年仅31岁的美国时尚博主Arielle Charnas合作,推出后者自家服装品牌 Something Navy的一个胶囊系列,10月在Nordstorm网店独家出售。Nordstorm宣称,这是他们与网红合作最成功的例子, 开卖时,公司销售额明显高过平日。
传统零售商通常有完善的供应链,这是他们的优势。靠明星或知名度高的网红来制造卖点,也许是零售出路之一。而对网红来说,是否能将庞大粉丝数量(且不论真假)转换为真金白银,是他们被质疑的一点。
接下来那些“会卖东西”的网红,可借此拉开和其它竞争对手的差距,也让网红圈去芜存菁。
环保新形象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在时尚界年年提,年年没红起来的话题,直到2018年。
时尚巨头之一Kering公司誓做环保超人,虽然与支持环保的设计师Stella McCartney终止合作,旗下其它品牌包括Balenciaga、Gucci、Saint Laurent,以及皮革编织著称的Bottega Veneta等都高度投入环保。例如,Gucci不再使用动物皮草、Saint Laurent引进全新门店理念,来提高能源使用率等,推陈出新。
上个月,Chanel也宣布不再使用鳄鱼皮、蜥蜴皮、蛇皮、黄貂鱼皮等动物皮草材料。品牌总裁Bruno Pavlovsky表示, 采购符合品牌质量要求和道德标准的皮草变得困难,而且成本相当高,因此品牌未来以新一代的高科技产品代替,重点开发研究纺织和皮革类材质的创新。
东方新威力
出现在中国的时尚活动越来越多。不久前Coach在上海隆重举办早秋2019时装秀;2018年Chanel也成为首个在成都举办时装秀的品牌……
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有目共睹,甚至形成“得中国者得天下”这股威力。品牌选择在中国举办活动,一方面是回馈那里的VIP买家,另一方面也通过造势吸引更多潜在粉丝,一箭双雕。
这些举动,能给予中国消费者时尚教育。以上海来讲,如果想成为和巴黎或米兰一样的时尚大都会,除了购买力,生产力和创造力也同样不可少。
本土设计师的崛起势在必然。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前往圣马丁 等知名时尚学院学习,时装周也看到越来越多中国设计师的身影,例如高定周的郭培和殷亦晴、已经是时装周常客的Masha Ma、川久保玲门下的李筱……
虽然中国还欠缺国际级的设计和时装学院,但,随着整个行业把重心移往中 国,这里培养出更多优秀时尚人才的一 天,终会到来。
最后,提一提东方的另一个人口大 国:印度,近来频频成为时尚界焦点。
据统计,由于科技业和制造业发达, 印度中产阶级人数正在急速上升,奢侈品 牌进入这个市场的泥土已经耕耘好。接下 来是不是可以期待,在时装舞台上出现更 多印度身影呢?
//
节选自1月号《品》的第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