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本小说,描绘亚洲富豪的疯狂事迹,加插珠宝点缀内容。书中自有黄金屋,名媛对珠宝的态度,激荡读者的心。
TEXT 李嫥
同时风靡好莱坞和亚洲各地的电影《Crazy Rich Asians》,我看了,觉得不得不推荐一下原著。小说不但比电影更精彩,我还从作者笔下的珠宝,长了些知识。
此文,灵感来自Kevin Kwan分别于2013、2015、2017 年出版的《Crazy Rich Asians》(主要书写东南亚名流世家)、 《China Rich Girlfriend》(焦点放在中国暴发户)、《Rich People Problems》(综合前二部曲区域的富豪)著作,而非不久前上映的电影版《Crazy Rich Asians》。
电影版《Crazy Rich Asians》中文译名,在中国:《摘金奇缘》、香港:《我的超豪男友》、台湾:《疯狂亚洲富豪》。至于哪个翻译得最贴切,读毕原著,自有分晓。

传家珠宝
看完上述三本书,发觉当中提到的高定时尚,其实没有想像中的多;作者反透过珠宝的描述,勾勒出不同类型富豪之间的差异,以及他们个性的不同。
无论在东方或西方文化中,珠宝一直以来被视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绝佳的传家宝。
一位资深珠宝收藏家跟我说过,一般要具备好几代收藏经验的家族,才会真正了解收藏珠宝背后的意义。富裕家庭收藏奢侈品,大概都会从皮包、腕表等开始,之后进阶到艺术品,久而久之才慢慢到达收藏珠宝的境界。
也就是说,很有鉴赏精品的经验了,才会想要收集罕见宝石及高级珠宝,并以传承作为选购珠宝的前提。在乎的并非宝石的大小、价格,鉴赏能力和品味超乎一般。
这些资深收藏家,不乏出身名门世家(old money),他们继承的珠宝,有很多还是相传了好几代的极品,甚至有一些是外人仅仅听闻过,却从来没有机会亲眼目睹的传奇珠宝。这些宝贝背后承载着的历史,才是最能吸引收藏家的特点。
书中提到,有些豪门最后不是因为争夺钱财,而是为了要占有传家珠宝而闹得四分五裂。

名门姓氏
小说第二部曲《China Rich Girlfriend》中,终于嫁入豪门的艳星 Kitty Pong虽然身价暴涨,但因为没有家底,一直被世家级的名媛 鄙视。她求助于专门帮暴发户转型的名媛兼礼仪专家Corinna Ko- Tung,试图改变大家对自己的看法。
“俗话说,钻石越大,老婆越老,情妇越多。” Corinna先从Kitty的珠宝下手,并说了以上这句非常玩味的话。说白了,就是在嘲笑那些被背叛的中年名媛 —— 丈夫在外面 养了很多‘妃嫔’,经常买珠宝给‘正宫’,以做补偿。
除了让Kitty把所有体积过大,一眼就叫人联想到俗气暴发 户的珠宝锁进保险柜里,Corinna还列出可以日常佩戴的珠宝清 单,皆是低调含蓄的珠宝。当中包括一枚镶了3克拉梨形白钻的戒 指,Corinna注明,穿休闲运动服时才能戴上,诠释低调奢华感。
金钱买不到阶级和品味。许多富了很多代的名流世家,即便 有钱到让人难以想像的程度,除非是出席极重要场合,否则不会把 自己装扮成圣诞树。
正如第一部曲《Crazy Rich Asians》中的香港名门千金Fiona Tung,跟超爱面子的丈夫吵完架,坚持不戴珠宝出席世纪婚宴。 她霸气地说:
“我今晚拒绝戴上任何一件珠宝。我在娘胎里就已姓董(音 译),根本没有必要再向谁证明什么。”
读着小说,发觉小说中越富有的人,衣服越低调朴素,尤其 是那些出生在名门世家,早已富了好多代的老爷夫人们。因为本身 的姓氏已经是最强大的品牌,他们既不必刻意去证明什么,更不想 让人一眼就看穿他们的身家。
所谓的名门姓氏,再多金钱也买不到的。Fiona一针见血,让 那些出生于old money世家的名流们,在戴上生平第一颗钻石之 前,就已经“赢在起跑点”。

扭转印象
或许职业病犯了,我对三本原著描写珠宝的部分特别留心。 不得不说,虽然小说中并没有刻意融入大量有关珠宝的内 容,但作者还是成功地透过珠宝的描述,把书中名媛刻画得非常 生动。第三部曲《Rich People Problems》中,贯穿三本小说的Tyersall Park庄园最后的命运,也因为一件珠宝而彻底改变了。
作者Kevin Kwan,即是新加坡一个极低调的华侨名门世家的后代。虽然三本小说中的人物皆属虚构,但他受访时曾提到,当中很多情节,是他在富豪圈子中所见所闻,包括从长辈口中听到的口述历史。
小说之所以造成轰动,因为它颠覆了西方人对亚洲人(尤其华裔)的刻板印象。《Crazy Rich Asians》三部曲,为亚洲的old- money华侨富豪正名,同时也没贬低或鄙视中国暴发户的意思。小说有提到他们如何努力地想转型,与俗不可耐者清楚划分区别。
/
完整报导,请参阅11月份《品》的第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