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宝石象征好运,有些宝石代表不幸?这篇文章特意为传说中不吉利的黑蛋白石平反。
Text RACHAEL SOH
开始准备这篇专题时,给各个珠宝品牌的公关发去电邮,询问黑蛋白石(black opal,也称黑欧泊)的相关资料。随后接到某品牌马来西亚区域负责人的电话: “怎么会选择黑蛋白石呢?难道你不知道这种宝石很不吉利吗?”

蛋白石好冤枉啊!要知道,被冠上不吉利的污名,并非因蛋白石曾为主人带来厄运(例如电影《铁达尼号》中,那条镶有Hope Diamond蓝钻的项链,导致数任拥有者皆遭遇不幸,包括十七世纪商人 Jean-Baptiste Tavernier高烧病死被野兽分尸、十八世纪法国君主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等)。而“蛋白石不吉利”这个误解,反而只是由一个虚构故事引起的。
苏格兰著名诗人兼小说家Sir Walter Scott,在1829年出版了名为《Anne of Geierstein》的小说。故事中,神秘的公主把蛋白石别在头上,但宝石接触到几滴圣水后,就开始褪色,随后公主也跟着灰飞烟灭。仅此而已。
虽然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情节,但 “蛋白石不吉利”的迷信传言却因此广为流传,导致蛋白石在随后的20年间于欧洲销量大跌。
事实上,蛋白石因具有多种色彩,在更久远的文明历史(例如在阿拉伯、古希腊、古罗马的传说)中,均被视为代表幸运与希望的宝石。

多变游彩
宝石级蛋白石最大的特色,就是在不同的角度和光线下,能展现流动多变的色彩。这种独特的光学效应,称为“游彩”或“游色”。普通蛋白石则不带游彩效应。
根据研究,大部分蛋白石矿床起源于富含二氧化硅的沙漠地区。
雨季时,雨水会将土地里被溶解的二氧化硅带到地底深处的岩层裂缝。到了旱季,地底岩层裂缝间残留的二氧化硅,在水分蒸发后就会凝固,加上过程种种外在条件(压力、热能等)长时间的磨炼,最后就形成蛋白石。
蛋白石内含不同大小、形状和排列组合的二氧化硅,经光线照射、反射后,就会形成不同颜色的游彩效应。因此,每一颗蛋白石带有独一无二的游彩。 一颗蛋白石内的游彩,能分散出的色彩越多,越珍贵罕见。
蛋白石的莫氏硬度为5.5-6.5度,属于硬度不高的宝石;同时因这类宝石内含5-20%水分,所以在过于高温或干燥的情况下,会因水分流失而变得易裂,必须小心呵护。

MONTRE HAUTE JOAILLERIE EXQUISE OPALE 白金手镯 镶有钻石 黑蛋白石
黑蛋白石
了解有关蛋白石的基础资讯后,让我们再回头看看文章开头提及的黑蛋白石。
黑猫、黑色星期五、黑魔法……令人不敢恭维,黑蛋白石听起来也阴森恐怖?
别闹了!黑猫很可爱、黑色星期五购物很愉快;至于黑魔法,倒是不确定是否真的存在。黑蛋白石非但一点都不可怕, 而且还价值连城。
首先,蛋白石内的二氧化硅之间会有微小的悬浮杂质。这些杂质形成蛋白石的背景颜色,也就是俗称的“体色”,作为划分蛋白石种类的首要准则。
蛋白石主要被分成黑蛋白石、白蛋白石、火蛋白石、砾岩蛋白石、晶体蛋白石。关键来了,黑蛋白石其实并不是黑色的,而是指体色较深(浓郁的深蓝、墨绿色等)的蛋白石。
由于体色深沉的蛋白石可以将内含的游彩衬托得更闪烁耀眼,市面上的黑蛋白石,是最受买家欢迎的类别。

LOUIS VUITTON V CÉLESTE 白金手镯 镶有黑蛋白石 祖母绿 蓝宝石 钻石
转动蛋白石,就能看见蛋白石内的游彩仿佛万花筒般,闪烁着生动的七彩色调。而黑蛋白石有着让人着迷的魅力,让人忍不住想凑近细看。在一动一静间欣赏其瞬息万变的动人色彩,百看不腻。
*原文刊登于2023年1月刊《品》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