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以苔藓为创作对象的植物美化师,具有非一般智力:领悟植物。他的作品,一盆一盆让人赞叹,甚至愿意出高价买下。

TEXT JASMINE THAM

自称是养苔弄藓的手艺人,潘锐在中国杭州外桐坞村,拥有一家名为“植觉”的绿化概念店,所以有人称他为植觉先生。

潘锐 PHOTO BY 达也

院子外围,可看见爬山虎、紫藤、木香等爬藤植物;院子里,从屋顶到地面布满上百种各式各样植物。层层叠叠,满院的绿意,他最爱的绿精灵苔藓,更是无处不在,养在他精心挑选的器皿、朽木、瓶子。

潘锐喜欢被植物包围的感觉,也许和他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从小在大山中长大,只念过小学;13岁离开大山后,干过锅炉工,也在时尚界当过陈列师。

后来凭自己的努力,从送花小弟,一步步地学习,当上高级花艺师,20岁出头便成了花廊总监。但,那不是他要的生活。

苔藓情意

“在最迷茫时期,我家养了約八年的一盆苔藓给了我启示。我发现不管怎样的环境下,就算它变黄了,最后还是能回到最好的状态,绿意盎然地轻透着生命力。当其他植物都争抢着阳光、向上生长时,苔藓却能在一个角落安逸地存活。”

这也许是他一直向往的生活方式:不管经历过浮华,还是萎靡,最后还是会回到生命的本初状态。从那时开始,他便对苔藓情有独钟,全心全意研究苔藓。

这一场和苔藓的恋爱,一谈就谈了六年。

苔藓是最原始的陆生植物,种类繁多,结构简单,生命力强,能忍受恶劣的环境——不管是高温,还是高寒,都能生存繁衍。它分布的范围非常广,在中国可说是随处可见。

而且,苔藓还有空气过滤功能,是环境污染的听诊器。经过培育与包装,摇身一变之后,便可作为创业材料,近几年在中国特别火红。

2013年,潘锐为做了造型之后的苔藓艺术作品,办了一个以“苔”为主题的个展,呈现苔藓的时尚娴静之美。

盆栽艺术

养苔心得

现在的潘锐,每天都睡到自然醒,然后在工作室院子里,赤着双脚无拘无束地行走,为心爱植物进行修剪、浇水⋯⋯

他店里养植的苔藓,有粗叶白发藓、狭叶白发藓、砂藓、大灰藓、匐灯藓、细叶羽苔等。对于苔藓,这些年他理出一些心得。

“苔藓是不靠根吸水的。也许很多人不了解,苔藓喜欢空气潮湿的环境,而不是潮湿的泥土。所以,我每天早晚都会给我的植物浇水。

要取苔,三月中的谷雨前后最为合适,沿着山间走,四处都可看见茂密油绿的青苔。土质不同,每片山上的苔藓都不一样。如果只要小小的苔藓摆饰,一般人会选白发藓。

假若我要制作一款枯木造景的苔藓盆栽,我会到林间选择密度大的木头,这样较不会腐烂。制作过程:我先清理泥土和完全腐烂的木质,随后按照木头本身的形态挖孔,做个种植区域;然后,用火枪烧烤该区域,让它形成半碳化状态来杀菌和防腐。再用钢刷轻轻地将碳化表面的焦灰刷去,用水冲净。

种植前,我选择透气性较好、蓄水性较强的土壤垫底,底部铺上大颗粒的富士砂,中间铺上中颗粒的赤玉土,最上面部分铺上去除枯叶的泥炭土。

一般人会根据植物来定苔景主位,而我会尊重苔本身的形态,选择一片适合确定主位的苔藓,再搭配其他植物及装饰石。接着,我会选择适合枯木造型的苔藓进行层次调配。

完成的苔景,适合放在家中的台几上,能给家居生活带来宁静之美。”

盆栽艺术

诗般生活

2016年4月,潘锐的植觉概念店正式对外公开。除了植物,店里也备有咖啡和小食,吸引不少国内外对植物感兴趣的人到访。潘锐跟到访者聊天交流,看看他们从世界各地带来的有关种植的东西。

店的里里外外,那片绿意和苔景艺术作品,也迎来不少报章媒体,为它写下一纸又一纸的采访。31岁的潘锐说自己是幸运的,他非常满意现状,工作即是生活,生活即是工作,做自己所喜欢的。

这位植觉先生,不愿追求繁花似锦,他要当一个活得清透朴实的生活家,把生活过成了诗。

 

原文刊登于《品 Prestige》2016年10月号

Written by.
订阅邮件以掌握最新趋势与资讯
Get the latest luxury and lifestyle new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Never miss an update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to get the latest updates.

No Thanks
You’re all set

Thank you for your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