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筵川是重度杂志迷,开了全球首家杂志图书馆Boven。他认为即使有一天纸本被淘汰,纸本有一天还是会回来。为什么?他的想法或能令不爱实体书的人改观。

TEXT 张菲 

2015年,当时代朝数位急奔,许多人悲观地认为“纸本已死”的时候,周筵川Spencer Chou在台北市复兴南路开了全球首家杂志图书馆:Boven。

Boven,荷兰文,意思是“楼上”,但Boven杂志图书馆不在楼上,而在某条小巷子的地下层,入口隐密,像是逃离数位时代冷社会的秘密通道。 

馆内,工业风空间里陈设着复古家具,地方不大,藏书却近四万册,以外文为主,大多是音乐、建筑、艺术、设计、时尚和 生活风格杂志,上门的几乎都是从事时尚、传媒、设计、摄影、电影、广告创意行业的人。 

人们可以窝在沙发上阅读,感觉比家里还舒服。竖起耳朵,可以听到手指翻动书页的声响,每一口呼吸,仿佛都闻到纸本特有的味道,让人完全进入阅读的情绪。 

周筵川Spencer Chou | NAKANISHI1928复古眼镜框;COS棉质汗衫

 

重度上瘾:新的世界 

创馆初期,Boven是纯粹的图书馆,采单次入馆费或年费会员制;今年才增设咖啡馆,让客人可以用咖啡佐书香。 

没有一早也开咖啡馆,因为周筵川希望Boven是一个很纯粹的空间。 

“我们不卖东西,我们只想为杂志创造更多的阅读通路。”周筵川戴着毛帽,眼神沉静,笃定地说。

“我喜欢看杂志,也希望大家可以练习阅读杂志,享受翻页的乐趣,找回纸本的温度。” 

周筵川是个重度杂志与音乐上瘾者,22岁那年,他为了可以尽情听西洋流行乐而到淘儿唱片(Tower Records)打工,负责西洋唱片和外文杂志的部门,从那里开始接触外文杂志,从音乐杂志入手,慢慢延伸至时尚和设计类杂志。 

一开始比较像是做功课,身为店员,他要先帮客人听音乐、看杂志;当客人问这个星期有什么好推荐时,就可以把口袋名单拿出来。周筵川很快发现,一本本的外文杂志,像是一扇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口,每次打开,都会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满屋杂志:开馆分享 

对他而言,杂志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分门另类,也是当下文化潮流的缩影。

“杂志是很有趣的载体,透过专业记者、编辑和美术合力创作,内容和编排很用心,这也是杂志最吸引我的地方。” 

他坦言自己的外文没有很好,看外文杂志时,先看标题、图片和排版设计,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关键字,再用其他方式搜寻更多资料,从中摄取精神养分。 

爱上杂志后,他大量购买杂志。“薪水的三分二都拿去买杂志和CD,每次领薪水,跟没有领一样。”他莞尔。 

很快的,家里放眼四壁都是杂志,数量接近一万本,但周筵川从来没有想过要收歛一下不再买杂志。他反而想起小时候的漫画店。 

“以前台湾有很多漫画店,里面有看不完的漫画,可以租借,也欢迎漫画迷打书钉。进入淘儿后,我发现杂志迷也有这个需要。图书馆没有太多杂志可以看,外文杂志买起来也很贵,所以我想开杂志图书馆,和志同道合的人分享杂志。” 

 

纸本阅读:天生习惯 

近年来,数位时代强势崛起,纸本式微,国内外杂志纷纷推出电子版,与时并进。一开始,周筵川也会去收集各路电子杂志,但他很快发现,即使电子杂志可以模仿实体杂志的翻页效果,他也不想用数位格式阅读杂志。 

 

网络很发达,但他认为纸本资料仍被需要。“纸本阅读,是人类阅读的天生习惯,看完这页翻下页,总有个休息空当;不像用手机、电脑或平板,就是一直滑,停不下来。网路上的各种干扰也很多,你很难专心阅读。” 

他说,纸本阅读的记忆,也是最深刻的。

“实体杂志可以有不同的材质和印刷,出来的图片会有一种味道和温度,给人完整的感官体验,像摄影作品,在纸本上看到的就是不一样,透过纸本阅读,记忆是深刻的。 

就算是未来的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你还是看不到实体的感觉。” 

 

最坏时代:最好时代 

如同狄更斯Charles Dickens以法国大革命作为时代背景的小说 《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开头所写“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数位媒体时代降临,移动阅读迅速扩张,对于纸本的明天,我们有太多的疑虑和悲观。 

周筵川反而坚定地说:

”我觉得现在是纸本杂志最坏,但也最好的年代!” 

看着实体杂志努力寻找新的出口,杂志迷苦口婆心谆谆告诫:“把内容做好,专注于一个领域,越是专注越容易被看见。”

周筵川仍然以音乐举例。“以前只流行几种音乐风,现在很多元,杂志也会一样。音乐数位化之后,大家容易听见了,反而不晓得从哪里听起;杂志也是,大家反而不晓得从哪里看起。所以,越聚焦在某个风格,越容易跳出来。” 

 

立体经营:一本杂志 

周筵川把Boven回归到类似实体杂志:门口是封面,不同的书架是不同的专栏,楼上的咖啡空间是另一个内容,可以不时跟一些咖啡师或甜点师合作呈献,而馆内举办的活动就是杂志专题。 

他心里还是想着要出版自己的杂志,但在目前阶段,他觉得或许可以反过来做:“先把实体空间的杂志做好,再把这些素材整理和编辑,出版成纸本杂志,一年出一本。可能是这种方式吧!”

.

.

PHOTOGRAPHY XERXES LEE | AWESOME IMAGE

ART DIRECTION SHI YEE

拍摄地点 缦阅思维 MANO THINKING 

//

本文节选自12月号《品》的第124页

 

 

订阅邮件以掌握最新趋势与资讯
Get the latest luxury and lifestyle new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Never miss an update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to get the latest updates.

No Thanks
You’re all set

Thank you for your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