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丢我丢大家随手丢,塑料废物无所不在,海洋也变成了垃圾场。用艺术包装垃圾,供观赏供使用,提醒各位生活在美好的自然循环中。

TEXT 杨丽玲 

当环保遇上艺术,当艺术走进生活。 不该只停留在口号而已。 我们已不可能忽视全球暖化课题,但苦口婆心的说教不会有效果,复杂的数据又难以引起关注。如何才能让人类真心关注地球危机?透过独特视角,用创作传递信息,或许会起一定的作用。

艺术,可以是一种沟通方式。

壹。美丽背后反差

专注于捡垃圾的摄影师。有人这么形容享誉国际、获奖无数的Mandy Barker。

她的作品,乍看似一幅幅超现实宇宙意象图,怎知主题竟是由人类制造出来的海洋垃圾。

从小非常喜欢海,常到海边捡拾东西,多年以后却发现,海洋已成了人类的巨型垃圾场,于是她开始反思。

“我的目的,在于结合最初的视觉美感,以及其背后的信息,制造矛盾冲突,刺激观者反应……”

从世界各地海洋海滩捡来垃圾,分类为各种主题拍摄,她期望唤醒大众的环保意识。美丽的背后,隐藏的真相是丑陋的,制造极端反差效果,更震撼。

上载到她个人网站的,有她最早期的《Indefinite》系列作品。主题是“垃圾与时间”,各种物件仿海洋生物形态,嘲讽人类对生物的侵害。每张照片附上垃圾分解所需时间,更让人愈看愈心惊。

和系列同名的作品“Indefinite”,以永远无法分解的保丽龙为主题,强调此类泡沫塑料对海洋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

INDEFINITE – 600 YEARS (MONOFILAMENT & MACROFILAMENT FISHING LINE) | PHOTO BY MANDY BARKER

另一个摄影作品“600 Years”,拍的是纤维鱼线,传达渔夫剪断的鱼线及渔网看似微不足道,却对海洋生物造成威胁。 海洋生物一旦被鱼线缠住,可能影响它们的行动、进食和呼吸能力,甚至致命。 

PENALTY – THE WORLD | PHOTO BY MANDY BARKER

《Penalty》系列,顾名思义,足球是主角,灵感来自世足赛。

作品之一的“The World”,是从41个国家岛屿、144个海滩,透过89名公众用四个月的时间,捡拾总共769个海洋废弃足球构成的。罚球,是足球赛中破坏规则的惩罚,也象征着人类破坏海洋生态将要付出的代价。

“我不只为艺术而创作。我相信摄影与艺术可以改变人类。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教育人们改变习性,引导他们采取主动解决日渐严重的环境问题,或者至少让大家思考,那么我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贰。循环再造重生

今年《Bruges Triennial 2018: Liquid City》 比利时布鲁日艺术与建筑三年展上,有这么一座受瞩目的雕塑艺术品。

用废物完成四层楼高的鲸鱼雕塑作品 | PHOTO BY MATTHIAS DESMET

“Skyscraper (The Bruges Whale)”, 是美国STUDIOKCA事务所的作品,团队联合夏威夷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用了四个月,在太平洋收集了五吨海洋塑料废物,创造出等同于四层楼高建筑物的鲸鱼雕塑作品。

STUDIOKCA的两名创办人JASON KLIMOSKI 和 LESLEY CHANGE 在夏威夷收集海洋塑料废物 | PHOTO BY ALEJANDRO DURAN

创作者的用意,一目了然。

以海洋世界里最大的哺乳动物为主角,提醒大家事态的严重 —— 大海里仍存在着1亿5000万吨的塑料废物,数字还在不断上升中。

艺术品的完成,其实也凭借了一点群众力量。制作与完成的工序繁复,事务所透过群众筹资,22天内在Kickstarter网站成功筹得17,093美元资金,作为制造鲸鱼骨架、租借工具、运输大型机械等费用。制作团队期望这条巨型鲸鱼日后能畅游世界各地,启发大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艺术脱离不了生活。环保艺术,是大势所趋。

许多世界各地艺术家,尝试以循环塑料废物为素材,以最日常的事物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作品,启发人们在倍感亲切之余,反省自我生活态度。

旅居美国的巴基斯坦艺术家Khalil Chishtee,就以各类循环再用塑料袋,打造和人体一样大小的雕塑品。

KHALIL CHISHTEE 用塑料袋打造与人类实体一样大的《ONE AFTER THE OTHER》雕塑作品 | PHOTO BY KHALIL CHISHTEE

“在艺术世界,你必须为自己的时代发声。我们活在塑料年代,而塑料袋是这种材料最普通的形式……

创造与质疑,是创作最单纯的目的, 这也是艺术最重要的力量。很多国家和领袖都在操纵着平民百姓的人生,我们需要更多艺术家帮助大家检视世界,并提出疑问,这比任何事都重要。”

刻意留下撕裂的痕迹,全部作品似未完成,形态虚无似幽灵,却像是承载了什 么,灵魂是沉重的。

宛如脆弱生命,塑料袋的无力感,恰恰为作品增添苍凉悲壮的味道。

叁。创意也能实用

可以不知不觉融入生活,最完美。艺术,未必高深莫测。

西班牙设计师Andreu Carulla,和Roca三兄弟掌舵的世界顶级餐馆El Celler de Can Roca跨界合作,将店里的塑料垃圾升级,创造成实用物品。

奉行“零浪费”的这家名店,每日从渔获市场收到装着食材的至少六个保丽龙箱子。手上有那么多无法分解的箱子,该如何处置?找来合作无间的设计师Andreu,完成了名为《RR201》的六角形凳子。

《RR201》六角形凳子 | PHOTO BY ANDREU CARULLA STUDIO

制作方法尽量天然,保丽龙箱子被人工碎片化之后置入模具,再运用咖啡机的蒸汽让它粘合成形,最后外部涂抹防水保护层。Andreu表示,完成品持久耐用,可以用上一辈子。既然材质无法分解,便为它制造全新的存在形态,转世还魂。

今年在米兰设计周发布,《RR201》成功引起瞩目。是必然的,环保可是当今最潮课题。

另外,于柏林装饰艺术博物馆举行的《Food Revolution 5.0》展览,有位日本设计师展现了非常酷的环保创意 —— 赋予食物垃圾新生命。

很难相信这位设计师 ——荒木康介 Kosuke Araki一手打造充满禅味的碗盘杯子,竟是利用厨余加工制作而成的。

名为《Anima》系列,碳化熬煮的蔬菜混合动物骨头里的胶,最后运用日本的漆器技术完成。据闻日本早有类似传统技艺,用剩米、豆腐和蛋白制造粘性胶,而且这类漆器还能永保光泽。

荒木康介之所以产生用食物垃圾打造碗盘如此异想天开的开拓性概念,源于他不断寻找塑料的替代材料。

“作为人类,我希望未来可以减少塑料或者没有塑料,这就是为什么身为设计师,我一直在思考设计的方式,希望生活在美好的自然循环中。”

毫不起眼的垃圾,可以重生化为有用之物,颠覆了你我的既定思维。让我们反思自己日常的消费模式。

艺术参与生活,含蓄传递重要信念。

就视为一个起点吧!当人类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地球也许还有希望。

/

本文取自9月份《品》杂志的第185页

 

 

订阅邮件以掌握最新趋势与资讯
Get the latest luxury and lifestyle new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Never miss an update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to get the latest updates.

No Thanks
You’re all set

Thank you for your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