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牛仔痴迷,也因为牛仔重生。室内设计师陈玮涌Chin Wee Yoong,从牛仔布看见不一样的美,越烂越美!

TEXT TRACY LOW

柔佛新山的陈旭年街(Jalan Tan Hiok Nee)人潮涌现,这些年里发展成了一条文化商业街,老建筑物里经营着各式新颖的店铺和咖啡店。当年,Birth是第一家入驻该地的潮店,也因此,有人称它为这条街的鼻祖。

Wee Yoong是这家店的老板之一。他是一名设计总监,创办了Studio As Life室内设计工作室,设计以“融合当代和复古风格”为主。他制造定制家具,为喜爱工业风格室内装潢的客人提供顾问服务;他同时是一名牛仔(衣物)收藏家,将牛仔布融入设计中,打造独特家具和摆设。

他有个“牛仔之王”的称号,Levi’s Type III Trucker牛仔夹克50周年之际,还找上他分享他与牛仔夹克的故事。从迷恋牛仔布衣物(以下简称牛仔)开始,然后爱上纹理(texture),之后再迷上古董和复古家具。

他说:“所有东西(这些兴趣),都是有关联的。”

开店前,他和身边友人常出国,也接触过很多跳蚤市场和二手市集,发现马来西亚没有这类型商店。

与其批评投诉本地文化在这方面的不足,2005年他与两个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决定,不如开设一家名为Birth的综合概念(multi-concept)发廊。店里不仅贩售他们从世界各地搜集回来的物品(古董、家具、生活用品和牛仔布服饰),也提供专业的美容美发服务。

复古情意结

1995年,父亲将Wee Yoong送去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修读室内设计,改变了他的一生,也让他觉得感恩。“我在那里找到我的世界,就像鱼终于找到水源。”

他与牛仔(布)的缘份,也从这里开始。

他接触音乐文化,被乐团成员们的穿着打扮深深吸引。因为向往,所以到新加坡的跳蚤市场寻找和乐手们相似的服饰用品。从一开始追崇时装潮流,到后来渐渐接触复古服装和二手牛仔服饰,然后为之着迷。

起初,家人对他不谅解(不解他为什么硬要买烂裤)——把儿子送去新加坡深造,结果他却因为牛仔走火入魔。由于当时年纪很轻,想要收集牛仔,却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凭着这份兴趣,他在新加坡摆地摊。通过买、卖、买、卖……重复循环的一买一卖交易过程中,累积经验和财力。

南洋艺术学院毕业后,他申请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学士学位的入学通过,最后却决定背起行囊,带着对牛仔的热忱,踏上寻梦之旅(搜集牛仔)。

经历在新加坡摆地摊的生活后,他足迹踏遍柬埔寨、泰国、印尼等地的二手市场。他不断去挖掘,追根究底,就是为了寻找复古牛仔布服饰的货源。后来透过特殊管道,终于有办法进入专门搜集二手牛仔布服饰的工厂,对市场上牛仔衣物有了更深认识。

“你可能会觉得两万块(马币)的牛仔裤没有人会买。但我可以告诉你,当你告诉牛仔爱好者你有一条具有极高收藏价值的牛仔裤想要脱售时,还是会有一堆人抢破头想收购。”那是一个很难找到知音人的牛仔世界。

“我们算是开荒牛,是马来西亚早期第一批玩(进行二手交易)牛仔的人。”不但如此,在网购还不普遍的那个年代,他还比大家抢先一步涉入代购服务领域。

当时,牛仔买卖和收集是一个潮流趋势,来自香港、台湾的卖家到曼谷拿货;在当地碰上语言障碍时,一个拥有专业牛仔知识和丰富交易经验,还能操得一口流利泰语的Wee Yoong,就是他们的集中站。

买家们委托他在当地寻找合适货源,他可以从转卖过程中赚取利润。他的牛仔收藏,也从那个时候起慢慢累积。由于能接触广泛的货源和销售门路,最终留在身边的,都是比较罕有且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牛仔布服饰。

科技的抹杀

懂的人当宝,不懂的人当草。

Wee Yoong常觉得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他称当时那个不断买卖的收藏过程,是一种不受控的病态。

牛仔布的独特性质,如材质、切割、色调、褪色等特定细节,都是让他痴迷的原因。对他来说,每块牛仔布会告诉他过去某段时间的记忆,这些是以前主人留下的痕迹,没有人可以改变,也是二手牛仔珍贵的地方。

他曾经在一次访问中提到:“没有东西会越‘烂’越漂亮,只有牛仔(布)。”

他那新不如旧的审美观点,从牛仔布服饰开始延烧;结合他室内设计师的专业,如今他将许多在牛仔上看到的美,融入设计。比如,他从牛仔拼布中取得灵感,将老瓷砖拼凑起来,体现新旧融合的美,变成一种新风格。

奈何,有谁会想到网路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化,竟成为心头好的分割线呢?

Wee Yoong从来不觉得自己收藏牛仔有多了不起。接受访问,是因为曾经有人告诉他,有必要去提醒这个时代的人,关于上个时代的收藏家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得到自己很想要的收藏品。那时候,需要很多的热忱、强烈的欲望来支撑他们达到目标。

在那个网络和搜寻引擎不普遍的年代,他和其他共同爱好者有着更多的交流和火花。“最有趣的是,从别人口中得到资讯,不一定是正确的。那可能只是某个人的经验之谈,分享的是他自己做出的结论。”

资讯不普遍,为了牛仔,他上图书馆大量阅读关于丹宁(denim,又名牛仔布)的书籍。尽管有了书面上学习到的理论,毕竟都只局限在纸上谈兵,他还是到处碰钉子。

“书上不会告诉你,品牌在哪一年曾推出原装复刻版。缺乏经验的结果是,手上千辛万苦购得的牛仔,可能只是复制品。”

比起那黄金十年(最活跃的时期),他现在已经不太活跃于牛仔买卖市场,收藏和购买牛仔的脚步也放缓了,只针对稀有限量版收藏。“很多网路购物平台和竞标网站(如eBay)的出现,让人将自己的物品放上网出售。这省略了很多琐碎的步骤,还能让人直接上网到国际平台上投标,接触来自全世界的买家和货源。”

省去麻烦,却直接切割了那份为寻宝而四处奔波旅行的乐趣。“只要你有钱,就可以在网上买到宝。这已经变成另一个金钱游戏,而且买家可能根本不了解手上物品到底有多珍贵。收藏家的风气改变,收集的欲望也就被抹杀了。”

就算不再积极去收集,牛仔也已经变成他生活的一部分。

空荡一把火

后来有一天,一把火,摧毁了Wee Yoong百分之七十的收藏,烧掉了他的热忱,却明亮了双眼,让他找回理智。如果现在有人有兴趣收购他的收藏,他会愿意考虑割爱。那把火,让他领悟“不能拥有所有的东西”。

当年(收藏全盛时期),他在新山租用一间地下室,充当储藏室和存放收藏品。屋内的隐藏杀手——白蚁,不知不觉中吞噬了他的收藏。等到发现时,为时已晚。

被激怒后,他下了一个决定,将地下室里所有的收藏铲出屋外空地,放火烧了。那把火,从晚上11点烧到凌晨4点钟。一夜之间,多年的心血付诸流水,也等于抹掉了他这些年在牛仔布上花的所有时间、精力、金钱。这件事情,对他造成很大的伤害。

30岁以前,他是一个完全没有规划的人。牛仔收藏,是他生活的全部。如今43岁的他,在生活和收藏兴趣中找到平衡。

最近,他向一位客户提议想要筹备一家以牛仔为主题的咖啡馆,自己也正在搜集相关的室内装饰。“我觉得咖啡馆是一个最能反映生活方式的东西。牛仔(布)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文化,然而,甚至连国外都不太有人去做这个东西。”

他父母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反对,演变成后来的谅解。多年后,当他把之前与Levi’s进行的专访影片发给妈妈时,从妈妈那里,得到了一个让他哭笑不得的回应:

“他们早就应该访问你啊!”

没想到收集‘烂裤’,也能是一种成果。

Photography CHIN TOO 
Styling & Art Direction SHI YEE

 

原文刊登于马版《品 Prestige》2018年1月号

Written by.
订阅邮件以掌握最新趋势与资讯
Get the latest luxury and lifestyle new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Never miss an update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to get the latest updates.

No Thanks
You’re all set

Thank you for your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