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二那年,他就创立了自己的家具品牌,一心想要制造可让三代人使用的家具。现在他23岁,今年9月他一手打造的品牌即将迈进国际市场。
TEXT JASMINE THAM

大学生创业,在中国可说是个热门话题。家具,这个需要时间和技术为奠基的行业,并不是人人都有耐性和能力跨得进去;一个刚创业的小伙子,却杀出了一条血路,这点特耐人寻味,也令人佩服。
黄兆,来自中国杭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2014年,他是大四学生,就拥有了自己的原木家具品牌:物应。
物应于2014年9月上线以来,短短时间,不但众多媒体杂志采访报道,更获评选为中国内地近百家独立设计家具品牌中的前20 名。销售额每年倍数递增,2015年更达百万人民币。
木头情意结
大二那年,黄兆跟几位朋友在学校旁创立以手绘为主的“蜗牛设计工作室”。学校正好有个相应课程,激起他对木头的热情。
“实木让我有一种莫名安全感。小时候,我就很崇拜木匠有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双手,以及一般人没有的专注,创造出一件件美妙朴素的艺术品,让使用的人感受到那份匠心。
记得八岁大那时候,我就经常跑到大伯的木工房动手制作玩具和改造家具。上大学后,一次木工基础课程上,我自己动手做了一些榫卯结构,以及设计一款类似衣帽架的概念性家具。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给了我很大鼓励。”
他发现自己热爱木头的初心,并没有随着时间改变。就算团队后来有了各自发展方向而解散,他还是坚决朝往实木家具创立品牌,并以“物应”命名。
“名字出自南怀瑾先生的《庄子讲记》:守本分,物来则应, 过去不留。意思是对待人事物和自然界,要有一颗纯粹与谦逊的心,这正是品牌想要提倡的一种人生态度。物应,也追求‘城市野居’的状态,让城里的人营造属于自己居室风格的同时,也能感受那份野逸自在,并保留最自然的自己。”
简约而耐用
物应上线运营以来,黄兆几乎一人包办宣传、产品设计等。兼顾学业的同时,他大部分时间都会留在木屑飞扬的木工坊里敲敲打打,将想法注入产品。
“物应产品基本上都是线条简约、形式单纯的手工原木家具和桌面用品,风格自在、时尚、年轻。”
过去的中式家具,大多以红木、檀木为主。但黄兆认为, 时下年轻人的审美观已改变,所以物应选用这两年在欧美特火的可持续木材—— 黑胡桃木和橡木来制作产品。他特别喜欢黑胡桃木,纹理直,整体感均匀,无特殊气味。
“我主张还原木头本质,做纯粹的设计;让顾客触摸到实木的纹理,感受那份自然。为了保留木材原本的质感,家具在切割、拼接、挖槽、开刀、打磨、上釉、抛光等各个工序上,都坚持手作,并且尽量减少金属部件的使用。基本上,物应家具没有太浮夸的设计元素,而且结构好的话,三代人使用并不是 问题。”
懂观察风险
物应的产品结构,以三部分组成,即概念性产品、中高端产品、大众产品。
“营运初期,走的是少量定制生产路线,因考虑到大众的审美、价格、购买力, 产品设计以实用基本款为主。
作为学院派学生,可以按自己的主观意识设计产品,没有人买账没关系。但在商界里,就必须考虑产品会不会有人愿意掏钱买。所以我经常反问自己,产品做出来自己会不会买,来考量品牌的生存风险……”
这么一个设计系的学生,对市场有这样的想法和掌握度,实在令人刮目相看。他说市场营销都是听回来的。
“我有个习惯,会边设计边上网聆听财经节目、说书,或有关各行各业等知识的讲座。是兴趣吧?大二那年听得最多。”
年轻是本钱
自称性格外向、爱自我折腾的黄兆,在创业这段时间里,有怎样的心情转折?
“兼顾学业事业,时间和精力不够,这点对我来说最辛苦。创业初期,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基本上都没有自己的时间。当时对很多领域不了解,须花很多时间去琢磨。因此,原本喜欢和朋友聚餐、唱唱KTV的时间都没有,几乎没了娱乐,这点我感到挺遗憾的。”
黄兆今年6月毕业,9月份物应将参与上海第22届国际家具展,这是个世界家具贸易重要的平台之一。为了能更好地准备, 黄兆的毕业论文便是为品牌重塑、再造、用户体验三大方面来进行“再设计”,以加强品牌的独特性。他更会在毕业展上展出注入了新元素的家具产品。
“物应商标不但会更换,整个品牌形象也将翻新,包括提 升商业策略和品牌定位,让品牌更有深度及新鲜感,从而保持竞争力。”
腼腆有礼,是黄兆给我的第一印象,也绝对是很有想法的大男孩,现在更像是一颗未完整打磨成形的钻石。当问起他自己有什么优势时,他好不犹豫地回答:“年轻 !”
马云就曾说过,他愿意以全部身家,换取一个人的年轻岁月。尽管有人觉得“年轻没有足够的经验”是个弱点,但黄兆没有忽视年轻,还把它视为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