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人认为“中文赚不到吃”的当儿,陈峰主攻中文市场,名成利就。这位著名广播员, 分享他如何在商界出位。
TEXT TRACY LOW
在双广领域中找到人生的两个定位,副业给了他名利,主业成就他的地位,成为一名功名利禄尽享的企业家。
所谓“双广”,说的是广播和广告。陈峰,是马来西亚中文电台988的著名广播员,也是180 Degrees Brandcom广告公司的创办人兼执行董事。听说过许多企业家副业经营得比主业好,他的经历很相似,但又有点不一样。
当年,从副业(广播)发迹,后跨界涉入广告行业。他在副业成功累积的名气,成就了他的主业(广告公司)稳定发展。两个身份相辅相成,鱼与熊掌兼得。
不瞒你说,他的声音,在电台陪伴着我,我从小听到大。
陈峰有个让人熟悉的广播人身份。访问当天,我才得悉,26年前他加入电台工作至今,都只是一名兼职员工。我很惊讶。
“一个名字,应该等于一个定位(身份),但是,当你有第二个定位时,它有没有和你的第一定位冲突,是很重要的。”他说。

一百八十度转变
陈峰认为,平台很重要。
1996年,988电台正式投入运作。隔年,陈峰眼见自己在电台的工作没有太大进展,恰巧两名友人的摄影和设计公司出现资金周转不灵,而招募合伙人,他决定与歌手光良一起加入投资,四人一起创办了Doggie Advertising广告公司。
那时候没有24小时播放的电视台,市场上也只有一家中文电台(第五台,爱FM的前身),广告需求量小,相对的商机也小。后来,他接洽的客户提及想在电台打广告,纵使没有相关经验,但考量到大型国际广告公司无意涉入电台广告(利润低),他不假思索大胆答应接下订单,回头再找资料学习经营电台广告。
这是他职业生涯中很重要的一个决定。从1998年直到2000年期间,因为这个决定,使他从制作电台广告中赚得个人收入的百分之七十至八十。
“你可能无法想像,从1998年直到今天,我自己负责撰写的电台广告剧本已经接近三千份。”他忆述。
陈峰的妈妈,对孩子的纪律操行管教特别严格。中学时期,陈峰是个读书仔(书呆子),架着一副眼镜,成绩保持全级50名以内,还是一名学生巡查员,严肃的形象,使他在学校成为一名不受同学欢迎的人物。
初中二年级,他加入华文学会,两年后当上学会总务。当时学会筹办联欢会,他脑海突然浮现很多想法,想着如何将普通制式的演出变得生动有趣。
他想做舞台剧,但学校没有完善的广播系统和设备。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他后来决定让学员表演默剧,以背景音乐搭配夸张的表演。
此创举,不仅得到观众热烈回响,也得到老师的关注,之后还被受邀代表学校参加校际交流演出;校里的友族同学,还成为他的忠实观众。
“我突然和所有人都很靠近(拉进距离),包括那些顽皮的学生。”从此,他在校里有了“hollywoodstar”的外号。
“这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自己该往哪一方面发展。透过筹办一次联欢会,我发现自己满脑子想法蛮适合做广告设计。”无意间爆发的潜能,成为他人生的转捩点。
放手一搏获支持
广告公司成立五年后,陈峰与合伙人的想法渐渐不一致。
“一来,与人共事相处不容易。二来,我们广告公司在市区一处不起眼的店屋楼上。我心想自己帮别人搞平台,公司地点不太得体,所以萌生搬走,改变公司定位的想法。”
合伙人反对公司从一尺一块半(令吉)的租金,搬到一尺要价四块半的谷中城商业中心。于是在2002年,他带着原本投资额一半的资金和10名愿意追随他的员工,创立新公司,选址就是他看中的谷中城商务中心。
从改变形象开始,跨出一大步。创立初期前两个月的过渡期,团队11人,只能挤在他旧同学友情借出的会议室办公。
“当时我想都没有想,就去做了。”与其一成不变,他选择放手一搏。他一面经营公司,一面接见客户,一面监督新公司装修进度,带走的数百千令吉,全部投资在新公司上。
前公司合作过的客户,对他信任有加,成为他新公司的客户。提起企业生涯的贵人,Diamond钻石净水机的创办人——NEP集团总裁拿督林进活是其中一位。
林进活与他接洽后,整整失联10个月;重新联络上时,就直接将一百万令吉的投资金额交由他去发挥(打广告)。
“我后来才知道,他花了10个月时间钻研广告书,找我的时候,他的广告行销知识已经可以媲美行内人。”陈峰说。
当时钻石能量水的广告一出,一炮而红。他从林进活身上发现,或许客户能够为自己的公司制定行销方向(策略),但他们需要广告公司协助完成创意美术的部分,以创意包装想法。这促使陈峰决定让广告公司转型,着重于行销策略配合广告。
他分享,曾经花了六个月时间,只为了帮助客户寻找自己公司的定位。

公司人才很抢手
陈峰引用现代管理学之父Peter Drucker的名言:“你要在市场内探索那个隐藏的需求,致力去满足消费者在这方面的需求。”
当时(1990年代末),陈峰观察到“中小型企业不敢接洽广告公司进行市场行销”的现象,刚开始起步时,选择主攻非主流的中文市场,也是他后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广告行业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属于红海(已存在的市场空间),为什么不跳出来开拓蓝海(未知的市场空间)?做小市场,但可以避开竞争。”
为什么坚持?他继续引用Peter Drucker的话:“你的生意是在服务人群,而不是赚钱。帮助别人,让他们生活过得更好。”他的坚持,也是在呼应中文市场的需求。
广告属于创意行业,个人审美观、作品好坏因人而异,市场上对于这项服务的价钱没有一定的规范,造成价差悬殊的现象。甚至有客户将广告公司的价码,与自由工作者开出的价钱做比较,让他觉得无奈。定位是表面的,如何延续下去,提高公司的价值,是重点。
他的决策奏效,如今公司已经变成品牌,间接造成近两年员工替换流量变大。“我的很多员工,都曾被猎人头公司出高价挖角,尤其负责中文专案的专才,几乎每一年都被持续挖角。”
自称跟别人一样
访谈间,陈峰透露一个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1990年代初期,HVD电视制作公司在马来西亚成立时,陈峰去应征当剧务。当时应征他的主管(后来当上HVD高层),看到他的优异成绩,将他劝走。他一直百思不解,后来才得知剧务的工作内容就是打杂,才恍然大悟不录取他,是为他好。
踏入娱乐圈,被他视为抒发各种想法的管道。“我不是发明星梦,只是有很多创意和想法(想发挥)。”
进丽的呼声兼职,也纯属偶然。听到广告说电台正招募兼职话剧组演员,可以下班后才去工作,所以就顺理成章加入了,一做就26年。他享受这个事业,是习惯,也是一种使命。
“可以尽我们(广播员)的能力去找资讯,透过我们的口传达出去。很感恩电台,无论是早上节目时段《988早点Up》,或星期五晚上单独主持的《大城心事》,第一个受惠的人肯定是我。”
当听众打电话到电台,在空中与他分享心事,他会督促自己从中不断进修,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时还自我警惕。
“如果没有设身在别人的处境体会他的痛,你就没有办法帮他们解决问题。当事人被困在困境中,有时候思维就是走不出来。我帮忙开解拨电话进来的听众,包括提议解决方案,其实也在帮助其他面对类似问题的听众。”
上述电台节目,也充当一个管道,让听众适度抒发情绪。
不把负面情绪带回家。走出广播室后,陈峰尝试忘了节目中发生的事。
“很多人觉得我很成功,其实我很普通。”陈峰说他和普通人一样,有个理想生活模式。他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放手让员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自己则继续广播事业,偶尔也演戏。
他停不下来,也不想停下。
Photography MICKY WONG
Styling SHI YEE
原文刊登于马版《品 Prestige》2017年1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