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的洛阳印务局,变成博物馆;吉隆坡孟沙的美术印务局,作为活动场地。他在他拥有的空间,大胆创造可能性。马来西亚不是没有人才。他说。

TEXT 阿始

如果你在吉隆坡孟沙拥有1万7000平方尺的土地,你会如何利用? 孟沙是高价区,精打细算的传统商人想必会盖一座商业大楼,余孙伟Ee Soon Wei这个继承祖业的35岁年轻人,却选择在这里织梦。

他编织的梦想,颠覆祖业传统,冲出祖业的框架,却扎根于留住祖业的初心。

开发可能性

位于马六甲的洛阳印务局,以及坐落在吉隆坡孟沙的美术印务局, 是余孙伟的祖父——余丽水传下来的家族企业。

从澳洲墨尔本大学毕业回国之后,余孙伟就开始涉足家族生意,协助长辈管理这两家印务局。目前,他身兼马六甲洛阳印务局执行董事、孟沙美术印务局首席执行员两职。

我们的专访,就在位于孟沙的美术印务局进行。沿着楼梯走上余孙伟的办公室,感觉就与一般传统中小型企业无异。但,走下楼梯四周逛逛,就会发现这里藏着创新元素。比如,精心设计的厕所,用上了有3D感的瓷砖,牆上還貼了寫着有趣字句的霓虹灯管;印刷厂摆着A型架子,上面排满一枚枚木刻或铅制活字,靠墙那面则摆着一排早已退役的黑亮旧式德国制印刷机,给新式印刷机持续操作的嘈杂环境增添传统工艺美感。

两层楼高的主楼,两个大堂正在进行装潢,以迎接即将在这举行的服装秀和婚礼。

我们很难把印刷厂和服装秀联想在一起,但余孙伟就凭着大胆构思和惊人行动力,在印刷厂空间开创新的可能性,与文创、时尚、音乐、表演艺术、教育性质活动做玩味结合。

种树的构想

自小受英文教育的余孙伟,以平实语气说:“用同一个空间,我们创造出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片刻,不同的体验。”

他希望把这片土地打造成类似北京798、台湾华山创意文化园区的文创区,让各种文创活动在这里进行,甚至吸引艺术家和创意工作者短期入驻,带动这座城市的文创风气。

他已申请到国库控股的种树基金,准备在印务局四周种树, 打造一个绿意盎然的园区。

为何会有这个构想?他说:“很多年轻企业家想把事情做得更好,但我们欠缺资助。作为土地拥有者,我做我能做的,钱我无法贡献太多,但我能提供空间,我有的是空间。

我想把这个空间建立在一套价值观上,一套吸引对的人过来的价值观。其中一个价值观就是‘献身于工艺’(dedication to craft),打造一个专注、追求精确、精益求精的社会。

同时,我们也希望探索可能性,尝试新点子、破格思考。”

说到心里想做的事情,余孙伟有不少感慨。

“人们总是问我,孙伟,谁影响了你?谁是你的学习典范? 我的答案很简单,我是今天的我,是因为有人决定投资在我身上,他们是我的父母、我的朋友,或信任我的人。这是我得到的支持。现在我在一个可助人的位置上,我也希望可以支持别人。

作为马来西亚人,我强烈认为我们有人才,在东南亚,我们并不输人。我们欠缺的是,前进的平台和机会。”

时尚 | BURBERRY 腕表 | AUDEMARS PIGUET

催化剂角色

印务局占地很广,可供利用的空间很大,举凡讲座、表演、展览、手作市集,都可在此开展。

过去的一年多,这里曾举行的活动有:东南亚音乐会、毛驴市集、我的马来西亚米饭节(Malaysiaku Rice Festival)等。未来, 余孙伟希望将这里打造成一个串连东南亚重要城市文创事业的枢纽。

除了有理想有创见,余孙伟还是个有生意头脑的年轻人。他的方向很清晰,扮演的是催化剂角色,即他提供空间,让年轻企业家、艺术家、工艺师在这里发挥所长,并透过交流互动,激发新的创意和创造新的机会。

但这并非慈善事业,所以租用美术印务局的场地,一般是有收费的。艺术和教育性质活动,特别是学生活动,才可能获得赞助, 免费使用场地。

马六甲寻根

余孙伟虽有全盘复兴家族生意计划,真正接管家族生意,却始于三年前,时间尚短。

三年前,从墨尔本大学毕业返国,他发现自己对家族史所知甚少。从小受英文教育的他,甚至不懂书写自己的中文名字,于是他回到马六甲展开寻根之旅。

他的家族生意始于他的祖父余丽水。余丽水在1900年从中国永春漂洋过海来到马来亚讨生计,先是在巴生登陆,后来移居到马六甲,并于1938年在鸡场街开设提供活版印刷的洛阳印务局(The Royal Press,“Royal”是“洛阳”的音译)。但余丽水英年早逝,49岁就过世,由余孙伟的祖母和大伯接手生意。

77年过去了,这家印务局仍在营运,而且继续沿用活版印刷技术,是马六甲一个珍贵活古迹。目前主要管理人,是余孙伟的阿姨。

1952年,余家在吉隆坡Lebuh Ampang开设美术印务局,后在1965年搬迁到孟沙现址。余孙伟自小就住在孟沙,只偶尔跟随父母回马六甲祖屋探望亲人。

时尚 | BOTTEGA VENETA 腕表 | AUDEMARS PIGUET

拍成记录片 

通过与阿姨的交谈,余孙伟知道祖母非常有生意头脑。

祖母每天凌晨五点就起床,采集院子里的紫荆花到市集叫卖,一令吉一束。她还拿印刷时剩下的纸,与卖包的交换包子。每到年终,她就用卖花赚到的钱购买公司的股份,卖了股份之后再买地。孟沙美术印务局的土地,就是靠她当年这样一分一毫赚回来的。

但是,生意传到下代手中,就没了那股“气”。余孙伟的父亲、伯伯,没有把心思放在这盘生意上面。来到余孙伟这一代, 他领悟了“没有旧,哪有新”,于是开始书写家族史。

他的文字记录,获得马来西亚电影发展局的青睐,拨出资金将之拍摄成记录片,后来在Discovery频道播出,并且获得2013年大马记录片奖。

从余孙伟欲保存及复兴洛阳印务局的构想谈起,片中访问了余孙伟阿姨、植字排版员,讲述印务局历史、活版印刷技术。余孙伟远赴德国古登堡博物馆取经,随之把尚在营运的印务局打造成博物馆的经过,也收进记录片中。

未来博物馆

洛阳印务局变成博物馆,曾短暂开放大约十个月,成了马六甲的旅游新亮点。

尽管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但要妥善管理博物馆,需要庞大资金。于是,余孙伟开始着手写计划书,向提供相关基金的机构申请经援,最后在去年2014年4月,获得森那美(Sime Darby) 提供一笔176万令吉的款项,作为未来三年正式开设全国首家印务博物馆的经费。

获得这笔资金之后,余孙伟请来一名专家检测印务局的建筑结构。专家发现,这座旧屋的结构已严重破损,必须大整修,原有资金无法应付这笔整修费。

森那美拒绝再注资,余孙伟想方设法筹经费,处处碰壁;最后再回头向森那美求助,获后者同意再注入135万。

目前,洛阳印务局暂停开放,以进行大整修;不过,印刷业务照常进行。

大整修将耗时至少400天,估计可在2017年第二季完成。待博物馆再度开放,原本逐渐步入历史的活版印刷将获得新生,甚至可能带动传统工艺的复兴。

这是余孙伟积极创造的可能性之一。

访问完毕,我心中竟响起一首歌《梦田》,三毛写的词: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

余孙伟有一亩田,他用它来种自己的理想、灌溉他人的梦想……

 

Photography CHINTOO
Styling SHI YEE

 

原文刊登于2016年1月号

订阅邮件以掌握最新趋势与资讯
Get the latest luxury and lifestyle new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Never miss an update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to get the latest updates.

No Thanks
You’re all set

Thank you for your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