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奔怒海真实版!叶维昌从事人道救援工作,常驻战区前线,待过巴勒斯坦、阿富汗、叙利亚、约旦、缅甸等地,与子弹炸弹擦肩而过……
Text TRACY LOW
“你印象中,最近结束的战争,是哪一场?” 这是叶维昌Jason Yip Wai Cheong 向我提出的第一道问题。
他是瑞士人道主义组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的驻外代表,同时,是负责政府事务及捐款者联系工作的区域市场主管。现年37岁,他从战地前线退下,目前派驻 ICRC吉隆坡办事处。
“阿拉伯和以色列的战争断断续续维持了六十多年,至今仍在对峙;美国阿富汗战争(2001年开始)、叙利亚内战 (2011年开始)、也门内战(2015年开 始)等,也持续至今。近代战争主要是持久战,时长与受影响区域,已远超越世界第二次大战。”
叶维昌神情严肃地补充,这是亚洲人一般上缺乏的危机感,总觉得生活周遭很太平,对于发生在自己国家以外(甚至国内)的时事,漠不关心。你不知道的是,叙利亚开战前,还曾是东亚经济最繁荣的国家。
“战争根本没离开过我们。人们是善忘的,当战事和自然灾害增加,人们对于战争受影响地区的关注度就会消退……”
没有回程机票
2004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商学院,之后任职于高盛投资银行(Goldman Sachs), 看似拥有顺遂人生,叶维昌却偏偏反其道而行,往枪林弹雨处去。
许多人认为,他放弃高薪,投奔战地,是个牺牲前途的决定。但“人道主义工作者不是义工”,访谈中他一再强调。
辞去高薪工作后,于2012年至2017年,长达五年间,他常驻战区前线从事人道救援工作,待过阿富汗、叙利亚、巴勒斯坦、约旦、缅甸等地。
他在战区前线的日常职务,包括周旋于政府军和武装分子间的协调工作、处理平民事物、频繁出入监狱探访战俘等,与各种冲突和炸弹袭击擦肩而过。
人道工作集多项专业于一身,包括外交、医疗、资源物流人才管理,吸引专才加入,其中有医生、护士、工程师等。
“一般国际组织的关键职务,都希望由30岁左右的人担任。国际委员会的报名年限是32岁。组织必须确保驻外人员接受相关培训,心理和心智成熟度能负荷战区工作,独当一面。太年长的申请者,恐怕会因为家庭孩子,工作时有所牵挂,未能全心投入。”
叶维昌说,自加入那一刻起,这便是一趟没有回程机票的人生旅程。下一瞬间,或许就会被派往某个战乱国家。
投奔怒海之缘
启发叶维昌投身这项专业的经历,得从他大学二年级开始说起。当时,他得到去肯尼亚贫民区参与生计项目的机会,开拓了自己的国际视野;由于对前途茫然,他起了想要回馈社会的念头。尔后,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修读国际关系与国际法时,遇上他的人生楷模兼导师——长岭先生。
叶维昌口中的长岭先生,是那个年代在ICRC服务的唯一日本人。听了长岭到早稻田大学分享在战区工作的经历,叶维昌在心里呐喊:哇!原来有人可以站在世界最前线,处理那些我以为只会在新闻画面看到很恐怖的事情。他很厉害!
心生敬佩,叶维昌决定追随长岭,投身人道主义工作,帮助被社会忽略的边缘 人。这不是他一时冲动的决定。
身在烽火大地
“没上过战区驻守,实际参与战区救援工作,如何参与政策规划等幕后工作?”
实际经验,胜过纸上谈兵。人在战区参与援助,是ICRC人道主义工作者的必经之路。
很多人把人道主义工作者英雄化,觉得他们救人很酷。其实,他们很容易沦为被攻击目标,成了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过去一年,就有好几位在也门、利比亚、阿富汗牺牲了。
叶维昌派驻的第一个驻点,在巴勒斯坦。他形容,那是他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人生经历。一个亚洲人身处战乱之地,时常面对冲突、催泪弹发射、暴动等,要不是有经验丰富的当地同事,在紧要关头拉他往小巷逃跑,他绝对无法顺利脱身。
所以,他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谦卑,不断学习。一步差错,或许就会造成无法补救的遗憾。
他第一次离死亡最接近,是在阿富汗。那时,汽车炸弹在距离他不到100米的地方爆炸。第一次身历其境感受炸弹的威力,对他造成的身心创伤,花了好一阵子才平复。
不能只谈爱心
2018年10月,叶维昌获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还被授予香港2018年度荣誉勋章,表扬他在社区服务的贡献。
从事国际关系事务,他之前的投资银行工作经历,提升了他的抗压性,也间接 减轻他后来在战区工作的负担。
他坦言,长期在高压紧凑的工作环 境,每一天都必须面对新任务和挑战,导致已经半头银发(现已染色)。
这样的工作环境,遇上亚洲人的机会是少之又少。事实上,亚洲人的背景,与大部分中亚国家的战争没有利益冲突,更容易在进行协调工作时得到信任。
“人道主义工作者需要有爱心和同理心,是最基本的本质。可是,我们不能五十年都只谈爱心。世界会变,我们也要进化,对自己的要求再高一点。”
从前,发展中的亚洲,或许无法兼顾国际事务,但如今,亚洲人有更好的基础,为世界带来更大的影响。他希望借由他的故事,让人了解这份专业,吸引更多亚洲年轻人加入,在国际平台代表亚洲发声。
/
Photography MICKY WONG
Styling SHI YEE
理容 PLIKA MAKEUP
//
完整专访内容,请翻阅1月号《品》的第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