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事不爱跟她一起看画展,因为她花太多时间看画,还把展出作品的画家“问到要疯”。杜娟,拿起画笔,可以忘记吃喝。
TEXT 真挚
杜娟Jennie Du喜欢画画。这里选用两幅她比较满意的近作,其中之一是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的肖像画。问她为什么画李先生,她说:
“他是我很尊敬的一个人。我觉得没有他就没有今天这样美好的新加坡,我们(外国人)也不会有机会来到新加坡读书,然后在这边工作、打拼。他建设了新加坡这么美的一个平台,给我们外国人来这边尝试,我觉得非常感恩。”

来自中国重庆的杜娟,九年前(2008年)大学毕业后,到新加坡来念工商管理硕士班;六年前开始从事马赛克砖的设计与销售事业,从什么都不懂的一名受薪者,成为公司Mosaico.sg的联合创始人。
由于生意忙,她在上班之余或周末时才有时间作画。这幅画“一个礼拜画一两次,画了差不多三个月”才完成,自己还算很满意。
把人问到要疯
杜娟在中国重庆念中学时选修美术,对画画的兴趣从那时候起培养。
“我不是对每一个东西都很容易去坚持,有时候没有那么有耐心,但是在绘画这个事情上面,我可以坚持下去。”
在她公司进行这段访问时,杜娟的生意合伙人Andy告诉我,同事都很怕跟她一起去看画展,因为她总是用很长很长的时间看画。她说她很喜欢看画展。
“特别喜欢去看不同类型的画展,尤其是人物方面的。所以你看我很喜欢画人物。新加坡大大小小的画展,一听到哪里有画展我就去了。看人家的画作时,非常有灵感——就是想要画它,而且有想要马上拿笔画画的那种冲动。
你会从别人的画当中,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可以充实你自己的画风。(看画先注意什么?)它的调子,就是明暗。一幅画里面一定会有明暗,把明暗交代了你的画,再差都会有三或五成。(每次去画廊花多久时间?)我通常都看得很仔细。站在那幅画前面,我可以站10到20分钟,一直看一直看。从整个画面的整体感,再纠结到最细的那个地方。画家怎么处理那些细小的纹路,这些我都会看。”
“那不是很累吗?”
“但是,很沉醉啊……而且我问问题,是把人问到要疯的那种。每个人觉得为什么你这样多问题?比如那次一个台湾画家来到ION Art做展览,我就跟他聊了一个多小时,想了解他学画画的经过,包括他怎样入行?最初期画什么?现在画什么……全部都要了解。
(所以看画展,都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当然。(不可以纯欣赏吗?)欣赏当然是有啦。因为我觉得现在我这个阶段就是学习。画画这方面嘛,是学不完的。我想要像海绵一样,不停地吸收新的养分,让自己可以更接近完美。”

写实画显真情
杜娟念书时学过素描、色彩、速写、水彩、油画等,目前较常画风景、人物、肖像等。她说,自己的风格是写实派,也就是“真实地描绘”,画面上显示的,就跟真实看到的一样或非常接近。
“现在我的风格是这样。很多画家每个period(阶段)的风格都有所不一样。比如有的画家是画人的,某个period他想要尝试画风景。在这方面我也是想要去尝试更多,至少说现在这个阶段,我是focus(专注)在写实派。我觉得我是偏好人物,就是感觉画风景我没有那么多灵感。很多人都说人物是绘画当中最难的,但是我偏偏就喜欢画人,多数是肖像。”
这里刊出她两幅画,看起来栩栩如生得像照片;而且她也的确参考照片,画得跟照片一样。我问了也许一般人都会问的问题:写实画和照片分别在哪里?
现场即问即答,杜娟说了一番话,第二天再给我短信,发来她思考后整理出来的较完整答复。这是其中一段:
“拍一张普通照片,记录一个客观场景,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是拿起画笔把一个客观场景精致地再现出来,却只有很少人才能做到,须要融入很多时间、精力、智力、技巧。一幅好的写实绘画,画者必须要有很强很精细的感受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对画笔对色彩的掌控能力。绘画也是完全按照画者的想法去创作,画者就是为了在画布上展示自己眼睛所观察到的一切,其中有照片拍摄不出的色彩和局部结构特点,也有画者自身对描写对象的理解和分析;甚至有的更极端,把照片拍摄不出的局部细小色彩变化,都用画笔一一表现。所以,一些人物画中,甚至看得见每一根寒毛以及皮肤下的血管,一些静物中细小的伤斑或残缺。这些东西能否被看到,取决于画者。”
看着以上文字,仿佛感觉杜娟缓慢地柔声细语,说到自己有信心的东西,仍是一贯的语气,但可以感觉语调坚定。比如,访谈时问她的李光耀画“是好的画吗”,她毫不犹疑轻声吐出“当然”两个字。问她觉得自己有没有画画天分?她回答:
“绝对的,我非常有自信。我对画画这方面,非常非常有自信。”语气近乎淡然,没有半点自负,感觉她很真,不矫情。
美不美很主观
工作时为客户设计马赛克墙面或地板,揣摩他们的心理和要求,为他们描绘设计图也好;纯粹画画也好,杜娟说自己“绝对是个完美主义”,但也绝对明白美不美是很主观的。看一看我跟她的对话:
我:若顾客要你做一个你认为不好看的东西,会觉得委屈?
杜娟:我会给他建议。但如果是那种有强烈自我意识、自我意愿的顾客,当然会顺从顾客的愿望。顾客就是上帝嘛,对吗?
我:做的时候,心里一面会想着“明明我这个比较好看嘛……”
杜娟:不会。我觉得好看的东西,每个人的诠释方式不一样。你觉得好看的,不一定我觉得好看。
我:但你首先会尝试说服他什么是你觉得好看的,是吗?
杜娟:我不会说服他,我会share我自己的idea(跟顾客分享我的概念)。如果觉得他是走这样的方向,我就不要太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别人,毕竟我喜欢的,不一定是每个人都能接受。我的思想蛮open的。我可以接受很多不一样的观点。而不是说人家说这个不好,你不可以接受而在那边生气。我OK的。我可以接受很多人对我的评价、批评,好的也好,不好的也好,我可以很开明地接受。
废寝忘食作画
杜娟说她画画是“那种废寝忘食型”,有时会特地跑到开放给大众的画室去作画,每次带一瓶水去,还提醒自己一定要不时停下来喝口水,结果每次画完(一节三小时的时间用毕),才发现水都没喝。
“因为我忘记了。一旦拿起画笔,我就会忘记很多东西。”
“如果肚子不饿不口渴,我可以画很久很久。(最久多长时间?)十个小时应该有吧?因为我喜欢站着画,唯一的感觉就是,脚底很麻发麻。晚上睡觉时就觉得整身腰酸背痛,而且我这个脖子的颈椎病,就是给这样子弄出来的,因为每次保持同样的姿势嘛。”
回放跟杜娟约一小时的访谈录音,听到她前后说了三次“希望像海绵一样”。比如,问她为什么去画室,她说:
“偶尔需要有那个环境,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的style(画法和画风),才有那个气氛,才可以找到更多灵感。你不可以一个人每天在家这样子,你会吸收不到新的东西。我就是那种性格,希望把自己活得像一个海绵,我很喜欢吸收不一样的information(信息)、不一样的知识,我想要每天都收取很多新的东西。
比如我的画风是写实派的,另一个是抽象派或者是表现派的,那你就可以从别人的画中学习到:哦,也可以这样画,可以找到很多不一样的灵感,甚至可以在画风上找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尝试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如此热衷学习,那么热爱画画,所以我说(虽然只是一次访谈、一面之缘):她对自己的画作很有自信,但不自负。
摄影 LAVENDER CHANG
造型 Wilson Lim
化妆与发型 WEE MING|using SHU UEMURA & SHU UEMURA ART OF H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