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hang Sisters 带着她们的“南洋爵士”,致力于将马来西亚的文化特色发扬到世界各地。

Text 彭彤琳

由李抒芬Janet Lee、何芸妮Winnie Ho及陈思敏Mian Tan组成的The Shang Sisters 姐妹仨爵士三重唱,成立前有段意义深长的插曲:

2014年,有一个商演需要三位爵士歌姬呈现老上海风情的演出。配合当晚的“老上海”主题,主持人林忠彪在她们出场前,灵机一动,即兴为她们取名为 The Shanghai Sisters。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演出后她们陆续收到以The Shanghai Sisters名义的演出邀约,于是在2016年决定正式成团出道。

每一次向台下观众打招呼前,担当大姐的李抒芬会从一数到三,三人再一 起念出团名。她总是念“yi er shang”, 刚好是三个人的组合,又真的情同姐妹,团名自然而然后来就简化成为The Shang Sisters姐妹仨。改了团名,团队形象也从原本的“1980年代老上海”爵士风格调整为“体现南洋色彩”爵士风格。

左起 何芸妮 李抒芬 陈思敏

融入彼此生活

擅长音乐制作的何芸妮负责编写和声、寻找新的演出素材,同时她也是专辑的统筹企划和制作人。

李抒芬是团队内唯一有行销工作经验的成员,因此担起团队公关及社群媒体经营的重责。

陈思敏则协助任何需要人手的项目。个性乐观开朗的她,更是团队内的气氛制造者。

三人坚信默契和团魂需要时间培养, 因此每星期会有至少一次的排练。除了练歌及练舞,她们还安排一些课程一同进修。平时她们也会相约吃饭、逛街和看演出,将彼此纳入自己的生活圈子。

推广南洋文化

The Shang Sisters的演出总能为台下观众带来轻快欢乐的氛围,让人情不自禁跟着舞动起来。但对三人来说,这个团体不仅呈现爵士乐演出这么简单,还有着更重要的使命。

她们希望透过音乐作品推广南洋文 化,也让世界各地领略南洋文化结合爵士乐的独特音乐魅力。她们将其音乐风格称 为“南洋爵士”(NanyangJazz)。

“我们的音乐,混合了多种在地文化和语言,也融合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音乐养分。在多元文化的熏陶下,形成我们独树 一格的风格。”何芸妮说。

同名专辑《The Shang Sisters姐妹仨》中,她们和资深演员蔡宝珠老师用对话的形式,将马来西亚的美食如碳烤面包、红豆冰、黑咖啡、咖椰介绍给国外人士。她们希望借由音乐和轻松有趣的呈现方式,将马来西亚的文化特色宣扬到海外及传承下去。

支持本地创作

谈及爵士乐在马来西亚的音乐市场现况,何芸妮说:

“爵士乐是1930至1940年代的流行乐,目前比起其他音乐流派较小众,但近几年马来西亚听爵士的人好像有增加。”

相较其他国家,马来西亚对爵士的接纳度又如何?李抒芬感慨地说:

“普遍上,马来西亚人比较喜欢主流的Pop Jazz。不仅是音乐的接纳度,其他艺术如剧场、电影及文学,马来西亚消费者还是偏向接受容易消化的内容。这无形中局限了艺术创作者的发挥。”

歌手身在马来西亚这个多元语言的国家,面对更多挑战。陈思敏说:

“我的母语是中文,当唱其他语言 的歌曲时,在發音上得要先下一番功夫;理解歌词的意思并加以演绎,也比较没那么得心应手。”

面对各种挑战,如不易被看见(关注),三人对马来西亚乐坛的未来还是抱有信心的。她们努力让更多人尝试听爵士乐,听本地独有的南洋爵士;更重要的是支持本地音乐创作,让本地乐坛迎向绚丽精彩的未来。

The Shang Sisters 于来临的4月13日(四)、14日(五)及15日(六)三晚在Bobo KL有演出。

接下来The Shang Sisters还会发行首张黑胶唱片,并在8月份飞往香港开唱。更多详情请追踪The Shang Sisters的社交平台 。

*原文取自2023年3月刊《品》**

彭彤琳

Senior Writer
一个热爱电影、音乐、时尚等流行文化的平凡人。 喜欢说冷笑话,因为马来西亚很热。但在这里,仅分享所看过的好作品及体验过的好事物,因为怕大家感冒。

订阅邮件以掌握最新趋势与资讯
Get the latest luxury and lifestyle new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Never miss an update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to get the latest updates.

No Thanks
You’re all set

Thank you for your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