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甸神秘面纱落下来,华人前来找商机,跳脱出以前只会到外国开餐馆的窠臼,致使缅甸成为投资热点,也大大带旺当地人。大家一起来赚钱,竟也用上了艺术包装。
TEXT BJ周
在缅甸消费,常被这样问:US dollar or Kyat(美金还是缅币)?
Kyat是缅甸货币名称,完整写法:Myanmar Kyat (MMK)。缅甸商家除了美金,其他外币一概不收。偏远一点的乡村,还就只收缅币。
1美元在2016年10月,可以换到大约缅币1250元,截稿前已经来到1360元。许多缅甸商家也学聪明了,他们定好美金价格,希望观光客付美金,就不必烦恼缅币贬值。
近几年的缅甸观光业热络起来,是因为独裁专制20年的军政府被迫放弃掌权,2010年宣布通过新宪法,启用新国旗新国徽,改国名为缅甸联邦共和国,成为议会制的民主国家。
于是,这个铁幕大门对外打开了。
一个领土面积是东南亚第二大的国家,一个也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加上物美价廉,又才卸下神秘面纱,怎么会不吸引观光客蜂拥而至?
尤其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翁山淑枝,一生经历成为传奇人物,如今既是缅甸新政府官员,又是执政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主席,她出访各国会晤元首,招揽外商企业投资,所到之处尽是媒体焦点,无异为缅甸做了广泛宣传。
SIM卡多重要
缅甸的变化,可从几件事情看出来,其中之一就是电信。2011年政经改革之前,一张手机SIM卡售价2000美元。看清楚,是美元!曾有缅甸大学生跟我说,一个人有什么家庭背景,就从他使用的手机来判断。
拿出苹果iPhone的是富有阶级,拿出三星的是中产阶级,拿出杂牌的是平民阶级。可是2011年之前,在缅甸别管是什么品牌,只要有手机就是有钱人。
从前由缅甸国家垄断的通讯MPT(Myanmar Posts & Telecommunications),在2013年核准两家国际电信营运商——卡塔尔(Ooredoo)、挪威(Telenor)加入,才使得行动电话普及率提升到80%。
我特别提到这点,是因为游客降陆缅甸的两件首要之务:一是换钱,一是买SIM卡,机场就有三家电信公司设柜卖卡。SIM卡的重要性,除了在当地打电话,主要是为了上网。
别以为我说上网是要滑手机聊天,实际上是要找出相关的旅游资讯,尤其须要利用电子地图导向,以及询查火车、公车、长途巴士的站点和时间。
等你进入这个国家,就会发现他们还没准备好应对观光业的快速火红,不但缅甸机场游客服务中心提供乏善可陈的协助,市区街牌也很混乱,许多标示没有英文,甚至公车代码都还是缅文数字。
这个时候,除非你懂缅甸语文,否则必须赶快拿出手机来翻译或下载指引。

交通谋商机
交通工具对外来游客至关重要,仰光(Yangon)曾经是缅甸首都,却还没有地铁,公车也不便捷,有时只好坐上taxi,省去找路等车的时间。但比起其他国家,仰光计程车的收费不算可怕,而且可以讲价。
基于观光需求,越来越多缅甸人开起了计程车,据说轻松又赚钱多,胜过打工。但是另一个问题来了,许多司机只会说OK或no problem,结果乘客往往到达‘目的地’,发现不是他们要去的地方。
想要避免这种风险,最好是拿出景点的照片,或是请人用缅文写好地名,让司机看明白了再开车。所以,去缅甸不需要英语流利,比手画脚有时更派得上用场。
除了仰光的计程车,我在蒲甘(Bagan)坐马车一日游、在曼德勒(Mandalay)坐摩托车一日游、在茵莱湖(Inle Lake)搭船一日游,都是当地缅甸人顺应旅游热潮而开发的生意。这里面的商机很多,政府还来不及立法管理,正是个体户窜起的时机。
从这些例子来看,缅甸政府如果要照顾人民生计,也许还是不要把公共交通改进得太快太好。
预知作者在缅甸的见闻,请密切留意www.pinprestige.com/my/lifestyle/places/的新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