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何大事皆从小事做起,爱护地球看似大事,实则也是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为了响应世界地球日,《品》编辑部各人均发表了自己为环境与地球做的小小举动。
Text 品将们
Photo by GETTY IMAGES
2023年是世界地球日发起的第53年,今年的主题是:投资我们的星球(Invest In Our Planet)。地球,作为我们的共生星球,既坚强伟大又被动脆弱,爱护与拯救的地球的责任理当匹夫有责。
借由“#品将聊天室”,与你分享品将们自认可为保护环境与地球做的事。品将始终认为,爱护、修复地球一点都不难,从各种小事开始都是一份贡献。要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小小举动,皆可凝聚成拯救地球的大大力量。
说到环保、爱护环境,必不可少提到塑料袋。塑料袋不环保,对环境不友善,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不过你是否知道,自50年代以来,世界生产的塑料垃圾超过83亿吨,而大约60%的塑料,最终是深埋于垃圾场或流入自然环境中,对人类构成巨大的威胁,可想而知。(数据来自联合国新闻报导)

副编辑 池存健:
那天去超市买日用产品,发现自己忘了带环保袋,而必须支付RM0.70买环保纸制的购物袋,顿时让我醒觉:环保的代价很高。但我也很钦佩超市响应环保的决心,让消费者承担购物袋,确实可以逼消费者自备购物袋。
家中有一个柜子收藏了许多的环保袋。身为媒体,也不时收到各种环保袋。有时候,我不禁想: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环保袋吗?
那个柜子内至少有30个环保袋,感觉自己如果好好利用,真的可以减少使用塑胶袋,或消费于环保购物袋上,两项均有助于减少地球资源浪费。
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落入大海内的塑胶袋,会被海洋生物误食,进而危害生命。听了就很心疼,喜欢潜水的人听到这个,应该更有感触吧?
我相信,很多人也会和我一样发现家里其实有一堆用不完的环保袋。环保袋,其实够用就好。
想大声呼吁各大厂商:暂缓制造环保袋。

美术总监 Shi Yee: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称,我们每周不知不觉就摄入了约 5 克微塑料(我前天就在某知名快餐店品的汉堡挑出了一条长约2公分的透明塑料)。这相当于每七天就吃下一张信用卡,或是在12个月内吞下超过半磅的塑料。
小小塑料竟然挥发那么多力量,你爱吗?无可否认,塑料制造的东西的确带来很多便利,但是我更相信,只要处理好回收与分类利用,是可以大大减少塑料造成的环境负担。
我自认是成分党,平日购买日用品都会特别留意成分与材料,尽管未必完全了解每样成分,但至少我记住了“Plastic Microbeads”,塑料微珠(Plastic Microbeads)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是无法生物降解的“白色垃圾”。只要含有塑料微珠的产品,我坚决不买。
4月22日是地球日,但也别在这一天才庆幸地球还在,自己还活着。把环境和生态放在与家人一样重要的位置,学会与环境安逸共存好吗?不然你离开地球住在外太空是最好了。

资深记者 彭彤琳:
外卖服务使用大量塑料盒及免洗筷等,造成的垃圾远比你想象得多。而一次性餐盒和餐具除外卖外,也被大量使用在飞机餐上。且飞机餐一旦被加热后,即使没有被吃掉也不能进行二次加热,必须被直接丢弃,这么听起来,你是不是也觉得不环保,而且浪费资源?
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统计,2017年约有114万公吨飞机餐食物被废弃。每一年平均20%的飞机餐被浪费。航空公司按座位提供飞机餐的剩食情况十分严重,但食物准备不足,又会遭到乘客投诉。因此,有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推广“绿色飞行”鼓励乘客按需用餐。
若乘客已在上机前用餐,可提前选择无需供餐的选项。航空公司就能避免过度备餐的情形,从而大幅度避免食物浪费,有效减少浪费,节约资源。
有些航空公司还推出飞机餐换里程数的做法。乘客可在起飞前8小时取消餐食,能得到积分奖励。
搭飞机时,略过飞机餐可以对环境保护尽一份力,因此有许多环保人士及旅行家提倡不吃飞机餐运动。
趁着地球日,品将想给大家的小功课:下一次点外卖前,三思是否可以改由亲自到餐厅外带。下一次搭飞机时,不妨考虑上机前用餐。
每减少使用一次性餐盒及餐具,都是在小细节中保护环境。
每天午餐几乎都用Grab点外卖的我,决定至少这一周的午餐与外卖服务划清界线,或是转而到餐厅用便当盒外带食物。

资深记者 戴秀慧:
每次出外用餐,难免看到员工在清理餐桌上的食物残渣,甚至是一大半的食物,我不知道这些剩食的出现是因为味道不佳,还是点餐人有其他不可控的理由。
现代人进食方便,既有玲琅满目的餐厅选择,还有外送平台的便利服务,不出门也有食物送上门。许多人或许把食物视作理所当然的存在,但在地球另一端,有些人正在遭受着极度饥饿的折磨。
根据世界粮食计划署2022年发布的数据,当前全世界共有82个国家,约3.45亿人口处于极度饥饿中,每天晚上多达8.28亿人在饥饿中入睡。
你是否发现生活中总有食物吃不完的浪费情况?在外,各种婚宴喜庆上总是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宴客(自助餐或酒席),在内如除夕夜在家吃团圆饭,往往都是供过于求。
我在一篇文章内看过一段文字,“把一碟饭倒进垃圾桶只要2秒钟,但生产1公斤米需要100天和1,000公升水”。
我们需要理智的买、细心拿捏好自己吃的分量、点餐不要太过份。吃完自己盘中的食物,不仅是承担自己的选择,也是对环境的负责。
如果可以,我们千万不要浪费食物,好吗?

网络编辑 Natelie Tear:
旅游在外入住酒店时,你是否会拆开使用像是洗发水、沐浴露、牙刷、牙膏、乳液等的一次性洗漱用品?撕开来用的当下的确很方便,既不需要自备洗漱用品,踏上归途时也不必担心行李负重。
以前学生时期出门旅行,因为贪方便,也为了腾出更多行李空间,加上酒店总准备了盥洗用品,我理所当然地没把盥洗用品带上。随着对爱护地球与环境的了解逐年加深,我开始省思自己可以为环境、甚至地球作出哪些贡献。
随着酒店业开始淘汰这些一次性的盥洗用品,有些酒店业者甚至是采取嵌入式的沐浴品,用多少取多少,对于需要使用酒店备品者来说,也能规避不合理的使用造成的大规模浪费问题。
当然,如果你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打开使用了酒店内提供的一次性洗漱用品,那就烦请在退房时把它们也带走。别误会,这种情况并非是贪小便宜,而是因为一旦打开了盥洗用品,不管剩余多少,最后都会被酒店人员在清理房间时扔掉。既然都打开了,如果无法在住宿期间用完,那就把它带回家继续使用,尽自己最大所能做到不浪费。
现在的我,旅行时都会自备盥洗用品,确保自己不使用任何一次性盥洗用品。尽管是小事一桩,但是我相信如果每个人都能一起做同一件小事,那就会成就一件大事。或许哪一天,所有酒店业者一并取消酒店客房备品呢?Never try never know,不试不知道,有些事总要去做了才能收获结果(无论好坏)。
酒店业者们,要是哪天真的取消客房备品,希望房价也能有所调整!

资深记者 Rachael Soh:
记得曾为杂志专题内容,访问了马来西亚生态学博士李祖建博士Dr Lee Jo Kien,与他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访谈,也创下我职业生涯最长访问时间的记录。
李博士分享了他多年来亲自背着器材,花上几个小时进入野岭丛林进行研究、保育工作的过程,还有透过与各机构合作,获取研究资金的挑战。
听了以后,打从心底佩服,所以忍不住继续抛出更多问题,想听听真正为环境保育付出的人,告诉我纸面上无法接收到的第一人称的心路历程。
其中,李博士最让我动容的一句话是,“就算环境保育工作是漫长又艰辛的旅程,只要我知道自己的努力能一点一点带来好的改变,就够了。”
没错,难道购物时使用环保袋,很难吗?随身携带可再循环使用的吸管、饭盒,很难吗?做好垃圾分类,很难吗?
不难的。但这些举动,真的微不足道,改变不了什么吗?
不是的。每个人一点一滴的自觉和贡献,都能带来巨大的效益。
知识就是力量。但作为人手一机的现代人,我们真的缺乏对环保、环境、污染等课题的资讯吗?我们真的需要一年一度听到其他人喊话,才能有环保的醒觉吗?
附上哲学家Socrates苏格拉底的一句话共勉:“I cannot teach anybody anything. I can only make them think.(我无法教会任何人任何事。我只能让他们思考)”
环保该怎么做,请自己想想。
现代人缺的不是该如何做出环保贡献的知识,缺的是德。请别当缺德的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