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家经验之谈。致富之道,有两个简:简朴和简单。
TEXT 尼莫

简朴良方
前两年,和好友雷浩斯、麦克风两位知名投资作家办了场公益演讲。活动后聚餐时,观察到我们三人穿着打扮都很一般,不流行也不潮,这代表什么呢?生活简朴,对累积财富很重要。
我们三个都出自普通家庭,没有家荫,要存第一桶金,除了努力工作增加收入外,控制花费过得简朴些,把钱省下来是不二良方。
为了增加收入,尼莫工作前几年,假日时兼家教,每月多赚一两万(台币);雷浩斯下班后,兼差开电脑课赚钱;麦克风在科技大厂,努力加班赚加班费。也因为工作之外的可支配时间,多数用在加强收入,剩下能花钱的时间有限,所以提升了存钱
速度。
基于以上经验,这两年与年轻朋友互动时,都再三提醒“生活简朴,控制花费”的重要。
当中,时常被问到要怎么存钱?最简单方式就是,将收支模式由“收入减支出等于存款”转变为“收入减存款等于支出”。领到薪水,先把要存的部分保留起来,剩余才拿来生活花销。
简单环境
投资,说到底是一种资讯处理。早年做投资的困难是,资讯不够且流通困难;但晚近十余年进入资讯爆炸年代,现在的投资困难反而是,资讯(或说是杂讯)太多,让人不知所措。怎么办?建议学习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世界上最成功投资者之一):营造简单的生活环境。
这两年,华人投资圈流行去美国参加巴菲特经营的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公司股东年会。去过的朋友都表示,波克夏所在的奥马哈(Omaha),彻底是个小城市,规模大概就比马来西亚的怡保大些,连槟城都比不上。这和一般的认知“在资讯最流通的地方做投资才多机会”大相迳庭,为什么?
巴菲特是故意的。
巴菲特早年师从葛拉汉Benjamin Graham时也待过纽约,但几年下来,觉得华尔街的消息太多,且多数难以判定虚实,但听到了又很难不动心。既然如此,干脆就远离华尔街,回到故乡安静的小城镇过着简单的生活;杂讯少了,反而更能专注挖掘投资机会提升绩效。
《The Education of a Value Investor》一书作者Guy Spier,也是很好的例子。Guy Spier是近年窜红新生代价值投资人,早年在纽约经营对冲基金Hedge Fund,2008年得标,与巴菲特共进午餐后,就决定效法巴菲特搬离纽约,改住瑞士苏黎世,大量减少投资杂讯及人际来往消耗精力,投资绩效显著提升。
现实地讲,多数人难以选择要住哪里,但简化生活环境,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
比方资讯爆炸,与其被动地接收,被过量资讯淹没,更好的方式是主动控制资讯流入管道,慎选优质信息来源。
资讯贵在精,不在多。因为只要有几个好的投资想法,配合集中持股和长期持有,累积的财富已足以让一般人衣食无缺。
巴菲特入主和控制波克夏约50年中,重大投资决策不到一百个,平均每年不到两个,但已成就数百亿美元财富。
靠简朴存到本金,靠简单提升投资绩效,即为致富之道的两个简。
作者尼莫,银行家、价值投资人。台湾人,任职外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