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各年龄层,没有定律,只有无常?已经有人在研究,一副不怕病魔的身体,得以永生……
Text BJ周
Photo Unsplash/Markus Krisetya
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的必经阶段,有一个地方可以同时看到这四个现象,那就是医院。
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的下意识里总排拒上医院。不想听到周围传来呻吟或哀号的声音,不想看到求诊者悲愁或绝凉的神色,更不想闻到空气中弥漫一种混合人体和药品的味道。
可无奈的是,人的一生就是离不开医院。走着进去走着出来,是最好的情形;走着进去躺着出来,是最坏的结果。
一视同仁
我有一位朋友,膝下无子女,但与老公鹣鲽情深。后来老公突然病故,她在郁郁寡欢之下,辞去工作四处游山玩水,不知道的人羡慕她逍遥自在,知道的人慨叹她寄情丧偶之痛。
说也奇怪,从此她也常跑医院,一 下子脚痛,一下子头痛,还真的查出许多毛病。最后腰背和坐骨神经剧烈疼痛,查出椎间盘突出,须开刀。
手术后,她穿着铁支架复健了一年多,整个人形销骨立,我看着一个女子风华正茂,转眼宛如风烛残年。人一大病真是太可怕了。
曾演唱《铁达尼号》主题曲的歌后 Celine Dion,被诊断出患有神经系统疾病 —— Stiff person syndrome(僵硬人症候群),不得不取消她2023年的欧洲巡回演唱会,未来是否能返回舞台尚在未定之天。
这让我想起电影《黑豹》的男主角Chadwick Boseman于39岁罹患大肠癌,在演艺人生正达到巅峰期时去世,突如其来的噩耗震惊全球。
我那位朋友,只是一个小人物,然而从上述两位明星,让人见到纵然是红遍全球的知名人物,也跟小人物一样会被病痛折磨击倒。
不分老少
从前仗着年轻,我把养身之道置于耳后, 总觉得那是老年人才需要的。尤其看到医院求诊的多是老人,便认为病痛是老人专利,年轻则是“无敌”。
这种观念大转变,在过去新冠疫情三年中,年长者得病几率虽高,但是二次感染竟然是年轻人较多,甚至有些儿童在病毒传染面前表现脆弱。
除了新冠病毒,年轻人近年来猝死率也越来越高。美国一项“平均年龄在36岁猝死”的研究调查,发现其中80%有冠状动脉狭窄;猝死也容易发生在18至59岁的人群,其中18至39岁者占总数的43%、40到59岁占39%。
以台湾为例,每年约有5000至1万人猝死,心肌梗塞、血管硬化的问题,现在都提早到二三十岁就发生。甚至只要天气 一冷,就会传出年轻人猝死的恶讯。
所以,生病不分年龄多寡或男女老少,越是生活习惯不好,越是会被健康危机盯上。
我自己也有“进过手术房开刀”的经验,全身麻醉到不省人事。醒来,对无常这话有了另一层面的思考。
最多不过百年光景……如果知道自己在世有多少时间,我们会活得不一样吗?还是应该问,既然知道最后会怎样,活着是为了做什么?
据说,清朝顺治皇帝曾经萌生出家念头,还剃了光头取了法名行痴。大家不明白,当了皇帝还有何不满足?
顺治于是写下一首让人省思的禅偈 《归山诗》,内有一句: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没有了这一身皮囊,你不会是你, 我也不会是我;可也因为有了这一身皮囊,人可以一瞬间失去生命,也可以躺在床上十几年才离开人世。所以,你怎么能不照顾好你的皮囊?
是健康吗
凡有幸从鬼门关前转回来的人,都能深刻体会生命无法操之在我,能活到多少岁也要看老天爷的意旨。
无常中所能拥有的基本正常,就是吃饱睡好来支撑身体活在当下,得到健康才能享受一切,其他都是空谈。
据悉,全球电动车龙头Tesla特斯拉创办人——Elon Musk的脑神经晶片公司 Neuralink,正在研发脑机接口。这个概 念是把人类大脑与机器结合,哪怕人类身体毁坏或器官衰竭,只要大脑健在就能永生。
这难道会是一个解决肉体缺陷的办法吗?符合健康的定义吗?
永生,即使代表无惧于年龄各种大关,但是只有脑部像人运作,失去身体感官的存在,你愿意接受吗?
/
BJ周,旅游作家,出版过政治人物传记和青少年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