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食物都可以造假,以前惊恐看假蛋,现在听闻人造饮食也许还不能接受。未来科技食品见多不怪的时候,哦。

Text CYNTHIA NG

Featured & Hero Image by Philip Myrtorp

植物肉不是什么新鲜事,在细胞培养肉、3D打印肉等创新技术跟前,吃人造鸡蛋估计也会变得很平常,甚至没啥好追溯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什么都可以造出来的时候,还有什么好纠结的?

有科学家列出一份清单,到了2050 年,盘中餐可能会包括一些现在鲜为人知的食品,比如你的早餐吃的是假香蕉。

不是造一个和香蕉一样的水果,但其实它是香蕉的近亲,学名是enset(恩塞特)。目前这种香蕉状的果实不能直接食用,但由于它富含淀粉的根和茎,经过发酵后能用于制做粥或面包。

所以在全球持续变暖的情况下,这类农作物,还是具有养活至少1亿人口的潜力。

不用多说,创新的食物型态、饮食体验其实也是不断挑战传统的模式。

在食物领域走跳多年的食物设计工作室Bompas & Parr,就已经提出了一份 《Imminent Future of Food》(食物的迫切未来)预报,提醒人类:迥异的食物时代即将来临。

其中一条比较有趣的预报是,人工智能可以制造梦幻的晚餐派对场景,让客人邀请无论在世或已往生的人一起用餐。 据说这家工作室计划和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狄更斯来一场晚餐派对。

无法相信可以这么做?让作古的大师们分享对当今食物的看法,来个时光穿越美食节,哪怕只是一场话题十足的娱乐事件,也足矣。

照这样的发展,未来的科技估计只有想不到的高度,而没有做不到的难度。

活在这个后疫情年代,气温变迁、瘟疫、人口增长环环相扣的压力下,食物的价值不再只是吃得饱吃得好,而是能否永续?是否有未来?

换句话说,吃,不再只是讲究美味和颜值,更是对大环境、自身健康的影响。这问题真正关乎到每一个人,是业者和消费者不得不关心的。

前几年,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都陆续推出植物肉餐单。主要含豌豆、小 麦、马铃薯粉、椰油的植物肉,又称未来肉或人造肉,已是许多食品大厂与新创饮食风不得不碰的关键词。

然而,高速发展的市场,也会面临失速的风险。

现在要探讨的,不只是如何解决饮食议题,更是这些科技食品是否真的安全、永续?研发的目的可带有诚意?

无论选择间歇性断食、低碳饮食, 抑或遵从自己的胃口,想吃就吃,不想吃也可以暂时让自己进入休眠状态。吃,本是一种本能需求。

至于未来吃什么?还可以吃什么? 还需不需要吃?眼前可能存在更多需要有答案(或者至少有个方向)的问题。

毕竟这副躯体在世数十年时间,除 了满足食欲,能让自己多健康一天,也算是人生追求的很大部分了。

我的想像力不见得会比别人丰富,我只想知道长期吃人造肉会对身体带来伤害吗?哪一天科学家能成功改造细胞,降低其中的饱和脂肪及胆固醇?

以后是否真的会发展到看图片,就能解决饮食的需求,同时可以满足味蕾的享受?我不想知道……因为这样一想,倒是让我陷入“人活在世界还有啥意思”的黑洞里。

民以食为天,吃得安心最重要。趁自己还能努力的时候做些什么,能吃和想吃的时候就尽情吃吧!关于健康不健康的问题,吃进嘴里前各自衡量吧!

/

Cynthia Ng,马来西亚中文版《品》前主编,目前在上海定居。

Written by.

品 PIN Prestige Malaysia

强调质感,并以低调、纯粹的方式呈现的奢华与生活品味,是《品》要传达的。无论时尚、精表、珠宝、美容养生、艺术、人文或金融动向,必须以别致的品味,搭配智慧与敏锐的触觉,才足以促成符合现在的观点。 真正的奢华,不浮夸。这,即是享受着当下美好的男人和女人同时追求的终极品味。改写奢华,有品。
订阅邮件以掌握最新趋势与资讯
Get the latest luxury and lifestyle new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Never miss an update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to get the latest updates.

No Thanks
You’re all set

Thank you for your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