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age这个字在法文里,有广泛用途,其中一个含义是“承诺”。用法国人的思维,看承诺重若千金,承诺也贱若粪土……
TEXT 叶则蕾
承诺是世界上最难为的事,常常半途夭折,最后就是一种遗憾。
他的承诺,我无法取信,不是因为他没有诚信,很多时候很多事,经过时间巨轮的碾压,就像物换星移,都会变。尤其不能用承诺考验人性,那是非常无趣的。
承诺的爱情,相信的只有经营着看能走多少段路,就是多少段,别寄望承诺太多。你也许可以坚守到最后,却因为承诺让你一辈子吃尽苦头;人生苦短,严格说,还是斟酌下数量与质量对存在的重要性。这不是现实问题,而是存在的价值衡量。
只要你爱我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创始人之一。她与法国哲学家保罗沙特Jean-Paul Sartre(他1964 年获颁诺贝尔文学奖,但他回绝了,成为第一个拒绝领奖的诺贝 尔奖得主)是一辈子的情人。没有婚姻的承诺,在数十年时间相处里,各人都有各自的恋爱空间,互不干涉,却也从来相等地分享彼此的状态,真正的一种心交密友典范。
能够相携到老的感情,不一定是承诺给予的。波娃的爱情观,是当你付出一生去相信爱情,去守护,到最后发现不过是如海市蜃楼般的骗局,你的力量已经在这场爱情的冒险中消耗殆尽,你已经一无所有。
波娃与沙特的爱情,不是没有承诺,简单的就是不要用婚姻去束缚承诺。而那持久永恒的爱情,建立在相互的信任上,互相感受既是自我也是对方,互相都不会放弃超越性,也不会伤害自身,两者一起揭示世界的价值与存在目的。互相奉献,也显示爱情在某个程度上的素质与丰富,而不是情感套牢在婚姻上。
“只要你爱着我,我就不会衰老,我就不会死去。”她与他之间的通关密语,也不失浪漫。
性别看承诺
对法国人来说,承诺的婚姻,是失败与危机的开始。尤其男人不喜欢对女人承诺,因为他们知道女人普遍上对承诺是持有很高的评价与期待,女人觉得承诺是神圣的,就是信条。
男人一发承诺,就感觉人生无趣,觉得双脚站不稳,若果让步,接下来就是走入婚姻。
婚姻会因为一纸承诺而走到最后吗?那得看造化了。
根据法国著名费加罗报引述Insee调查机构的调查显示,法国离婚率居高不下,达50%!已婚者也愈来愈少愿意与伴侣共同管理财产。
结婚的承诺,普遍不受信任,办理结婚登记的申请逐年减少,问题就是每个人都自我保护特强,谁都不想吃亏。爱情在这种节骨眼上没了价位,男女主要互相在性的需求上取得满足,无可否认也成了一种爱情观。
两情相悦,选择同居不结婚的占75%。若要结婚,多会提出夫妻财产的分割,因为很多父母都是共同财产管理的受害者,年轻人不想犯同样的错误。
包袱与谎言
在法国,“承诺”一词似乎已经走入另一个历史里程碑。
教育程度越高,普遍上对婚姻承诺反而越低。当今,离婚是常态,不离婚是变态。当一段感情已经无法维持下去的时候,分手不失为最好的抉择。
承诺,重若千金;承诺,也贱若粪土。年青一代的男女,越来越重视自我存在的价值,但懂得爱惜自己,却也未必懂得爱、尊重、付出的美好。
承诺,虽是被人可依赖的信仰,一种责任的信守,一种誓言的忠守,然而“承诺”一旦变成包袱、谎言的代名词时,仿佛是很难兑现的一张白纸,比一张钞票还不值。
街头巷尾,很多男女相信爱情的实质,却不相信爱情的承诺。难怪乎,两情若不相悦,转个身就走到尽头。情人在激情后吐出的承诺,恐怕都是未来感情发展的负担。
法国人多情,见异思迁,司空见惯,谁认真谁就输了。如果他爱你,在你最需要他的时候,不离不弃,他们相信这就是真爱。这样的爱情,也许更符合一生相伴的条件,没有存在任何承诺的负担,甘之如饴。
/
叶则蕾,前报业人员,诗文、绘画、园艺皆行。
本文取自9月份《品 Prestige》第1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