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要自杀?自杀能解决问题吗?我们都知道不能,而且你必须知道在马来西亚,企图自杀或自杀未遂,都是一项罪名。
Text NATELIE
主图图源 Photo by Anthony Tran on Unsplash
随着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无论是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文明病,都成为都市人的健康隐忧。新冠疫情从2020年初开始爆发,席卷全球各地。马来西亚的疫情在去年尚在良好控制内,今年却被反噬,目前更是全国进入全国性封锁(FMCO),并且第一阶段FMCO将继续延长,直到达标第二阶段即每日确诊人数达4000宗以下。
FMCO的实施对国家经济是重挫,人民生活也是水深火热,各种压力来袭,导致社会新闻上见到的自杀事件。从去年4月马六甲青年企图在住宅自杀,6月青年爬上电讯塔企图自杀,到今年4月女网红自杀未遂,以及早前在行人天桥上吊自杀的华裔男子,你发现了吗,自杀,企图自杀和自杀未遂,什么时候如此频繁出现在新闻报导里?
无论是什么原因,我们都必须知道在马来西亚,企图自杀或自杀未遂,都是一项罪名。
根据马来西亚刑事法典第309条文,任何人企图自杀或自杀未遂的行为可被判处最高可达1年的监禁、罚款,或两者兼施。若任何人教唆他人自杀,也会构成刑事罪,根据事法典第306条文,教唆自杀一旦罪成可被判处最高10年监禁以及罚款。
自杀为什么有罪?
我国奉行不对外公开国内自杀案例数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约有80万人死于自杀,相等于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这足已说明自杀的上升趋势。
随着社会人权意识的觉醒,很多国家已废除企图自杀罪,而马来西亚尚未废除,但早年曾透露我国政府正在研究涉及自杀罪的法令,并考虑设立机制,让自杀未遂的人前往医疗机构寻求治疗,而不是将其视为罪犯。这项措施尚未有进一步确定消息,但废除自杀罪并非易事。废除与否,给自杀者(包括企图自杀或自杀未遂者)带来如何的影响,都极具争议性。这点牵涉太广,此处暂且略过不提。
为何自杀有罪?第一,自杀行为很大可能对公众形成不良影响,甚至浪费公共资源。发现自杀事件,都必须出动有关部门(消防、警方甚至医院)大动干戈进行拯救。
第二,从宗教角度出发,无论是任何宗教都是明文禁止自杀的行为。马来西亚身为伊斯兰教国家,刑事法典则根据印度刑事法典删改而来,认为自杀不可取,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宗教色彩。
因此,立法禁止自杀有其必要性。尽管自杀构成刑事罪,但也并非是法律鼓吹惩罚自杀者。相反,法律的作用是阻吓和避免某行为的发生,自杀亦然,而且法庭也鲜少有下判自杀者监禁的判决。
发现自杀前的预兆
生活不易,每个人的承压能力也各不相同,与其在事后抨击自杀者软弱的逃避(甚至可能是精神疾病的可能性),不如在事前做好防范。
而主动关怀与积极倾听,对有自杀倾向者是有帮助的。发现身边人面对精神压力,甚至有自杀倾向时,可以主动关心对方。要是对方有倾诉意愿,可以耐心聆听,进一步引导对方接受专业人员的帮忙。
这时候给予的关怀,尽可能站在对方的立场出发,而非发表个人想法。很多时候,你以为的正面句子,诸如“加油”、“撑一下就过去了”、“不要想不开”……等,都很有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反而推进了自杀事件的发生。
防疫的日子,多数人足不出户,但不代表我们必须和身边亲友断绝联系。相反地,更应该保持固定联系,相互了解生活情况。一旦发现不妥,也能及时给予援助,以免酿成不可挽救的地步。
学会求救,并不羞耻。要是觉得无助,身边又没人可倾诉,不妨转移轻生的勇气,拨打以下热线,你会发现活下来并不如想象中糟糕。
Befrienders 心灵扶助会:03-7627 2929 | Whatsapp:011-56706261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03-42657995 | Wechat & Line: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