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篇一律的标准审美,让人得了外貌焦虑症?问问自己,属于你的独特魅力在哪里?
Text ALEXANDRA
单眼皮又怎样
父母都是双眼皮大眼睛,偏偏生了我这么个单眼皮小眼睛的女儿。
小时候,亲戚都说我这单眼皮不像爸妈,让我有点自卑。他们怂恿我去做双眼皮手术。我不喜欢这种平白无故将命运交给别人的感觉。万一医生手艺不佳,整容变毁容怎么办?我才不要。
妈妈跟我说她小时候也是单眼皮,过了30岁才双眼皮,叫我不要担心。那时候起,我就期待破茧成蝶的那一天。
20岁出头的时候,学会了用贴纸来人造双眼皮。用贴纸把眼睛撑得大大的,贴上长长的假睫毛,还戴上紫色隐形眼镜,简直像换了一双眼睛,当时觉得特别好看。但没过多久,发现我对胶水严重过敏,贴一次代价是肿成金鱼眼一星期,无奈只能作罢。
渐渐地,我不想要变成双眼皮了。
单眼皮这样子也没什么不好,很有记忆点。为什么要为难自己费心费力地去变成另一副模样?只有大眼睛、双眼皮才是美吗?
如果人人都认可一种审美标准、大家都努力长成一个样,那谁又比谁更美?谁又能记住你的样子?
就像陈奕迅唱的“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稀缺,那是独特审美的推动力。 东方人喜欢洋娃娃般的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西方人则恰恰相反,他们喜欢单眼皮丹凤眼的东方面孔。
单眼皮往往有着更干净、纯粹的感觉,加上自身独特气质,更具神秘感。

中国名模刘雯也是单眼皮,却丝毫不影响她的美,而且很多人都用“高级脸”来形容她。Chanel香奈儿找来刘雯拍摄香奈儿一号红山茶花精华液广告片,素面朝天也无惧高清镜头,干干净净的美直击人心。
所以就算现在已经过了30岁,还没变成双眼皮,但我已经完全不在乎,也很喜欢现在的自己。
有时候社交软件那讨厌的功能:十年前的你……会让大眼睛旧照片突然跳出来吓我一跳,赶紧关掉关掉!
接受多元美
香奈儿一号红山茶花精华液,广告中几个不同肤色的模特,让人容易get到时下的多元审美;也诠释这款精华液搽在不同肤质,都可以绽放年轻光彩。
凭借《鱿鱼游戏》走红的韩国模特兼演员郑好娟HoYeon Jung ,鼻子和嘴都比较宽,眼睛也不大,但是整体来看就很美,非常有故事感。

同样出现在此广告中的意大利新生代超模Vittoria Ceretti,她的经历不可思议。作为老佛爷Karl Lagerfeld生前最后一位缪斯,初入行时因“美得太经典”而常常找不到工作。对于更重视独特性的时尚圈来说,美到极致并没有让她顺风顺水。因为一张后台定妆照,呈现了面貌中英气的一面,她才逐渐走红。

广告中的黑人模特Akon Changkou也曾多次为顶级时装品牌走秀。这位生于南苏丹,移民澳大利亚的新生代超模,深色皮肤、厚嘴唇、大鼻梁极具辨识度。非常立体的五官,展现出原始生命力的美。出道一年多,她就单人登上著名杂志《Vouge》的香港版和德国版封面。

一头红发的Rianne van Rompaey是来自荷兰的新生代模特,满脸雀斑也可以来拍护肤品广告?不,这恰恰是她的特点。红发、蓝眸、脸上恰到好处的雀斑勾勒出青涩的古典气质。多少人想方设法要去掉的雀斑,在时尚界已是备受推崇的个人特色。

谢绝虚假完美
社交媒体,让我们轻易知道全球各种讯息,开阔视野;让我们用更宽广的角度看世界,接纳世界的多元化。
如今时尚品牌在选择模特时也更加多元,大码模特、乐龄模特屡见不鲜。越来越包容的时尚圈,正在传递更宽容的审美观。
可是,另一边厢有了设置滤镜、修图功能的应用程序,许多人都爱把照片里的自己修得像芭比娃娃,脸蛋精致,身材完美。看多了这样的照片,还会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吗?

曾有一名媛,拿着用修图功能修过的照片给她的整形医生,请医生将她整成美图的样子。多年前网上也出现网红脸—— 大家在社交媒体上,多是被修得差不多的同个样子,甚至请整型医生把自己整成这模样。

像Vittoria Ceretti长得极美也会有烦恼,因此我们无论长成什么样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理解自己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外貌;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之处和优点,不需要用滤镜把自己变成假假的美。健康且自信,就是你最美的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