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石,非得变成戴在身上的珠宝?想要展现宝石的风采,还有好多有趣的平台呢!
TEXT 李嫥

写这篇稿的灵感,来自于一副望远镜。它可不是一般的望远镜,而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超奢华珠宝艺术品。
珠宝后面为何添了“艺术品”三个字?因为这出自美国珠宝品牌Harry Winston(海瑞温斯顿)的宝贝,不像一般出自他们工坊的钻石珠宝,可以往身上戴。
宝石,除了做成戴在身上珠宝,还能变出什么花样?璀璨宝石的最佳展示平台,应该怎样评定?
珠宝戴给谁看
今年4月,我受邀到纽约出席Tiffany & Co.的Blue Book Collection 高级珠宝系列推介会之际,问了该品牌首席珠宝鉴定家兼高级珠宝部副主席Melvyn Kirtley,他一般如何决定一颗宝石,用在哪一类珠宝首饰(项链、耳环、戒指⋯⋯)上?
他举了系列中一个稀有的51克拉斯里兰卡蓝宝石为例。当遇上这种体积和等级的宝石,大多珠宝工坊会拿来做链坠;部分原因是,让大家能够更好欣赏重量级宝石的美丽。(留意:这句的关键词是“大家”。)
珠宝项链,说穿了,也可以算是戴给人看的;因为戴它的人,即便随时可以亲手触摸,或是低头俯瞰(前提是项链必须要有一定的长度);想要好好地欣赏挂在自己脖子上的项链,除了照镜子,惟有将它摘下来。
Melvyn说:“我们最终把蓝宝石镶在戒指上,为的就是要让宝石的主人随心所欲,尽情地把玩、欣赏,和它建立更亲密的关系。不必等摘下戒指后,才能好好看它一眼。”
融入生活艺术
除了将美丽的宝石戴在身上,将它化为装饰艺术品,也是另一种让宝石展现美丽的方式。
历史上有过不少镶了宝石的装饰艺术品,二十世纪初到1940年代间,新派艺术(art noveau)与装饰艺术(art deco)风格盛行的期间,这类艺术品更是大量涌现。这期间,法国著名珠宝工坊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发明的硬盒式荷包(minaudière);Cartier(卡地亚)的座钟、化妆盒、烟盒等实用艺术品,都不忘以华丽宝石点缀。
法国艺术家兼文豪Jean Cocteau,1955年获选为当地历史最悠久、最德高望重的学术机构Academie Française(法兰西学术院)院士时,他在艺文界的挚友们特地向Cartier定制了一把剑作为贺礼。这把剑由Cocteau亲自设计,其中除了暗藏各种典故的艺术符号,还镶上一颗香奈儿女士赠送的祖母绿,以及法国名媛Francine Weisweiller贡献的红宝石与钻石。

这几年来,Harry Winston不定期推出镶了宝石的“顶级珠宝时计”,而且每一样只做那么独一无二的一件。出现频率较多的,包括珠宝手环表、胸针表、链坠表这类珠宝时计。今年推出的Broadway Glasses顶级珠宝时计,除了是一副具有实际功能的歌剧望远镜,还具备可以显示时间的小表盘。
上述这副复古长柄望远镜,以1930年代纽约百老汇剧院,还有art deco风格设计的两个纽约地标Chrysler Building(克莱斯勒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帝国大厦)作为灵感,试图重现当年纽约名流偏爱的华丽饰品。
象征黄金时代
Broadway Glasses望远镜的主体,以白金、钛金属和缟玛瑙打造,总共镶有4颗长形祖母绿、1颗凸面圆形祖母绿、270颗明亮型白钻、212颗长形白钻,全部宝石的总重量约27.11克拉。可是,真正的重点,并不在于上面镶了多少宝石,而是整个作品的精致与华丽程度,以及那种足以让人缅怀1930年代——纽约处于最繁荣、最浮华绚丽的全盛时期。当时人们对于生活品味的讲究、人文素养的追求,今人很难超越之。
比起过往的人,现在的人更喜欢将宝石作为直接的珠宝,直接戴在身上。对于身边的各种生活用具、装饰品,他们似乎已经有了不同的观点,例如以纯粹的实用性作为基本要求。
Harry Winston这副绝无仅有的宝石望远镜兼时计,或许在一些人眼里,只是用来炫富的奢侈品。但在某些知音的心目中,相信早已升华为一件“将珠宝、机械艺术、昔日魅力巧妙融为一体”的绝世珍藏。
望远镜,不只是用来望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