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的宝石,已经被人类发现几千年。但也有的宝石,直到近代才被人类发现并正式归类。介绍几个珠宝界的“新朋友”,虽然它们被发现的时间不超过100年,却在珠宝界非常“吃香”,身价不菲。这些宝石还有个共同点——都以原产地取名。
TEXT Rachael Soh
经过音译的宝石名称,也许无法让一般大众马上联想到它们的原产地。特别是部分矿场位于渺无人烟的偏远山区,这些地名甚至是我们前所未闻的。
通过文字,且让我们来看看,一些以地区命名的宝石,跟产地有何渊源。
帕拉伊巴电气石
帕拉伊巴电气石(Paraiba Tourmaline) 算是在宝石界中,极为独特的存在。有些人亦将电气石称为碧玺。电气石是一种硼硅酸盐结晶体,所含铝、铁、镁、锂等元素,形成各种色彩。帕拉伊巴电气石拥有多种色调,包括深浅不一的蓝色、蓝绿色、绿色。
那么,蓝色电气石就是帕拉伊巴电气石吗?非也。
帕拉伊巴电气石,也被称为“碧玺之王”,其晶体中含有的铜元素,是其他电气石中所没有的元素。根据宝石检测机构联盟(Laboratory Manual Harmonisation Commettee, LMHC)于2007年发布的定义,成分内有一定含量的铜元素电气石,即是帕拉伊巴电气石。出现在帕拉伊巴电气石中的铜元素含量的多寡,造就了不同色调。
含有高浓度铜元素的帕拉伊巴电气石,通常呈现其他宝石不会有的霓虹蓝绿色或电光蓝。宝石犹如清澈的湖水,经阳光照射后,折射出清凉的湖水蓝,感觉上与炎炎夏日格外搭调。
既然被称为“碧玺之王”,帕拉伊巴电气石的身价,也与其他颜色电气石有着天壤之别,最主要原因是产量稀少。
帕拉伊巴电气石算是市场上历史尚浅的宝石。1989年,一位名为Heitor Dimas Barbosa的开采者,于巴西的帕拉伊巴 (Paraíba)首度开采出电气石,因此也就以地名为宝石命名。
在莫桑比克、尼日利亚的脉矿中,随后也被发现了拥有相同元素的电气石,且同样受到宝石检测机构联盟认证,可被归类为帕拉伊巴电气石(虽然产自其他国家的矿场)。
然而,帕拉伊巴的矿场产量稀少,开采数年后,矿床几乎已无再有新的宝石输出,因此目前市场上很难再看见产自帕拉伊巴的宝石。
对资深收藏家来说,产地起着对价格的关键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电气石的宝石鉴定书上,并不会特别注明产地。如果纯粹被帕拉伊巴电气石的美丽色泽吸引,不究产地也无妨。

坦桑石
坦桑石(Tanzanite)也被译为丹泉石, “石”如其名,这宝石正是产于坦桑尼亚 (Tanzania),且全世界仅有一处产地。
坦桑石从最初被发现,到被鉴定的过程都非常有趣。1967年,位于坦桑尼亚的Merelani地区,当地的Masai人,被地面凸出的深蓝色晶体绊倒,就这样,首度偶然遇见了因自然风化现象而露出地面的坦桑石。
当时,听闻此消息的寻宝人Manuel d’Souza(也被称为Mad Manuel),申请了该区的采矿权,一心寄望地底下产的是蓝宝石。随后才发现这些晶体都不如蓝宝石来得坚硬(蓝宝石的莫氏硬度为9,坦桑石只有6到7)。
经宝石学家验证后,到了1969年才将其判定为一种全新的透明黝帘石类别。在此之前,世人所知的黝帘石,均是不透明的绿色,且未达到珠宝等级。Tiffany & Co.当时看准了这种新兴宝石的潜力,纳入宝石首饰当中并加以推广,且以宝石的产地为其命名,才有了名正言顺 的坦桑石。
顶级坦桑石呈浓郁紫蓝色,与蓝宝石并列比对,就能看出些微色泽差距。然而,绝大部分时候,未经处理的坦桑石多呈褐色,其他时候也有粉红、黄色或灰色。坦桑石亦拥有多向色性,意思是在不同的角度和光线会呈现不同色泽。
市面上流动的坦桑石,大多经过高温热处理,才能让晶体达到稳定和均匀的显色度,并带出浓郁紫蓝。因此,最初意外在地面发现的天然紫蓝色坦桑石,属于一场误打误撞的收获。

沙弗莱石
沙弗莱石(Tsavorite)的背景故事,就有些坎坷了。
地质学家Campbell R. Bridges最先于1967年在坦桑尼亚的Lemshuko地区,发现绿色的钙铝榴石宝石,色泽浓郁且透明度高。这项发现等于带来商机,他尝试申请开采和出口准证,奈何当时的坦桑尼亚 政府不通过这项申请。
山不转路转,Bridges相信在坦桑尼亚的钙铝榴石矿床,极有可能延伸至肯尼亚,于是他就到肯尼亚继续进行宝石勘察。皇天不负有心人,Bridges于1971年成功在肯尼亚的Tsavo East Park发现了更多钙铝榴石,并得到开采准证。
Tiffany & Co.在1974年开始使用绿色的钙铝榴石于珠宝设计,才让这种亮绿宝石逐渐广为人知。当时,也是这品牌建议以开采宝石的地点(Tsavo)为这种宝石命名,便是如今我们熟知的沙弗莱石 (Tsavorite)。
石榴石属于一个庞大的硅酸盐矿物类别,晶体内所含的不同化学组合,会形成色泽、价格不一的石榴石种类。沙弗莱石就是绿色钙铝榴石,属石榴石家族一员。另有铁铝榴石(Almandine)、锰铝榴石 (Spessartite)、钙铁榴石(Andradite) 等等。
沙弗莱石中含有微量的铬、钒元素,形成亮眼的鲜绿色。这种宝石备受喜爱的 原因亦来自其“三高”,即高亮度、高纯 净度、高色彩饱和度,用在珠宝上,作为 抢眼的焦点再适合不过了。
虽然沙弗莱石以地区命名,但世界上还有其他国家也有出产沙弗莱石,例如马达加斯加的Toliara、巴基斯坦、南极洲的 Queen Maud Land等地。
由于先天形成的条件,沙弗莱石基于原石颗粒小、开采难度高、矿区少等种种原因,较少出现大克拉。因此物以稀为贵,超过2克拉的沙弗莱石价格高昂,亦算是罕见体积。
不幸的是,最初发现沙弗莱石的 Bridges和他的儿子,于2009年在Tsavo East National Park遇袭受害。歹徒行凶的动机,推测是始于Bridges对矿场的拥有权引起的纠纷,更是让人觉得不胜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