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公主梦的小女孩,到选美会上的妙龄少女,tiara(后冠)是很多女性的梦想。Netflix真人秀《Bling Empire》里的两位豪门千金Christine Chiu和Anna Shay,更爱佩戴后冠,力求在气势上压过对方。从古希腊到18世纪的欧洲王室,tiara如何一路走来,慢慢演变成平民梦寐以求的珍宝?

TEXT 黄瀚铭

和项链、手镯、戒指、耳环等等比较起来,戴在头上的tiara(冕状宝石头饰。为行文方便,本文姑且翻译为后冠),本该是所有珠宝类别里头,最高贵的一种。但提起tiara,有些人第一时间联想到的词汇会是:公主病、造作,甚至是廉价。当我在编辑会议里提议要写一篇tiara的专题时,就曾担心这个题材会被主编Grace否决,因为《品》编辑团队的女人,都是崇尚独立的事业女性,恐怕不会对后冠太感兴趣。

为何tiara会给予一些人公主病、造作、甚至廉价的负面印象?首先,你要知道,在历史上,tiara本来就是给公主以及王室的女人戴的啊。不过,来到今天,发公主梦的女孩太多,五六岁的女孩就会吵着爸爸买一顶塑料后冠给她玩儿,大家都要当公主,通街都是小公主。“后冠”也太泛滥,举凡大城小镇大大小小的选美会、中学毕业舞会等等,都少不了一顶后冠。

后冠的形象受损得有点冤。所以,我们不妨来谈谈后冠。不过,先声明,我们谈的后冠,是货真价实的珠宝后冠,而非选美会、毕业舞会上的水晶后冠,或是小女孩的塑料后冠。

TIFFANY & CO. TIFFANY PAPER FLOWER 铂金镶钻后冠

胜利的象征

古今中外,戴在头上的装饰,一般都象征了权力,无论是中国秦始皇的冕,或是埃及法老的金头带。不过,西方后冠最直系的“亲属”,应该源自古希腊及古罗马的桂冠。古希腊人常用月桂树叶、小麦和鲜花编织成花环戴在头上。桂冠象征胜利,运动会的优胜者或凯旋归来的英雄,都戴桂冠。此外,婚礼或庆典上,身份尊贵者也有佩戴桂冠。

除了植物制作的桂冠,古希腊也用各种金属铸造桂冠,上头用压花或Heracles knot(一种结扣款式)装饰。在古希腊时期,这种头冠被称为diadein,这个字后来演化成了英文字diadem(小型王冠)。今天,diadem和tiara两个字,几乎是通用的。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帝征服波斯后,希腊获得了大量黄金供应。柔软的黄金更利于打造,于是,这时铸造的diadem,也开始有了更复杂的花与叶的造型。今天,罗浮宫中就藏有古希腊时期非常精美的diadem。

GRAFF 后冠 共镶有大约41.17克拉白钻

古罗马人延续了古希腊人的传统,并开始在diadem中加入宝石。不过,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兴起后,古希腊文化慢慢被取代,diadem也在欧洲逐渐消失。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tiara或diadem是王后戴的,国王戴的是王冠(crown)。其实,刚开始的时候,tiara和diadem都和女性无关。正如以上所说,在最早的时候,diadem是古希腊身份尊贵者佩戴的一种环状小型头冠,顶部并没有封起来。至于tiara这个词,则是源自波斯语,指的是波斯国王戴的头饰。

欧洲进入中世纪以后,象征权力的头饰愈发重要,国王戴的王冠也越变越大,成了我们现在熟悉的crown。教皇的头上更是顶了巨大的三重王冠。不过,中世纪的王后和贵族女性,却并没有因为国王佩戴crown,而开始佩戴tiara。中世纪在基督教保守与严格的教规限制下,女性的头部和头发必须覆盖起来,那时,欧洲王后佩戴的是一种夸张的锥形帽子。

一直到文艺复兴后,女性戴在头上的珠宝首饰,才越来越精致,款式越来越丰富。由于女性开始被允许露出漂亮的卷发,比较接近tiara的头饰,才慢慢出现。

MIKIMOTO JEUX DE RUBANS 白金后冠 镶有AKOYA珍珠 白钻

 

拿破仑旋风

到了18世纪,欧洲王族和贵族女性所戴的头饰,已经很接近我们今天tiara的式样了。由于钻石和宝石打磨的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个时期的tiara更着重宝石的镶嵌。英国国王乔治三世(1760-1820)的王后夏洛特一顶镶有钻石和7颗巨大祖母绿的后冠,就留存至今。

而令tiara在法国贵族间流行起来的,拿破仑要居首功。拿破仑的家族源自意大利,因此他颇钟情古罗马文化。在拿破仑的1804年的加冕典礼上,他先是戴了一顶古罗马风格的黄金桂冠,后来才换上了Charlemagne王冠。在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所画的拿破仑登基画像里,拿破仑戴的就是这顶黄金桂冠。很快地,法国贵族女性受拿破仑的镶满黄金叶片的桂冠所启发,争相效仿,环状头冠风靡一时。

好胜心强的拿破仑渴望将法国王室打造成最奢华的王室,赠送王后珠宝毫不手软。他送给前后两任妻子Joséphine王后和Marie Louise王后的珠宝套件(parure)里,通常都包括了一顶后冠。Joséphine王后的多幅画像里,都佩戴着斯巴达式tiara。

拿破仑非常信任一位名叫Marie-Étienne Nitot的珠宝匠,并任命他为皇家珠宝供应商。这位珠宝商的代表作,包括一顶送给Joséphine王后的Cameo Tiara。如今,Cameo Tiara被瑞典王室所收藏。Marie-Étienne Nitot过世后,皇恩不减,拿破仑继续任命他的儿子François Regnault Nitot当皇室珠宝供应商。珠宝爱好者应该对Marie-Étienne Nitot不会感到陌生,他就是法国珠宝品牌Chaumet的创办人。

CHAUMET SOLEIL GLORIEUX 白金搭黄金后冠 镶有一颗2.51克 拉枕形黄钻 白水晶 白钻 黄钻

凭借这段历史,Chaumet今天俨然成了tiara专家,每年都推出许多贵气十足的后冠。许多王室、贵族及上流社会的女士欲订制一顶后冠,第一个想到的便是Chaumet。

和法国隔着一道英吉利海峡的英国王室,也开始加紧了珠宝的收购。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收购了不少王冠。维多利亚女王在1840年嫁给阿尔伯特亲王时,选择了黄色花冠,而非皇家皇冠。英国的新娘们受此影响,也开始在婚礼上戴起冠状头饰。

187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可说是tiara最鼎盛的时期。由于南非发现了钻石矿,令珠宝更为普及,欧洲的王室纷纷开始收藏珠宝。而这时期流行的女士蓬蓬头发型,也很适合佩戴tiara,也令tiara在上流社会的奢华晚会上更为常见。

据历史学家估计,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目前世界上拥有最多、最名贵的tiara的人。她的tiara多继承自前任女王和王后们,当中,留下最多tiara的要数Alexandra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英国王室的女性成员出席重要场合时,经常佩戴tiara。

除了英国王室,丹麦王室、荷兰王室和西班牙王室的女王、公主、贵族们,也依然保持着在重要场合佩戴tiara的传统。另外,欧洲贵族也发展出在新娘在婚礼时佩戴家族tiara的传统。1981年,戴安娜王妃和查尔斯王子的婚礼上,戴安娜王妃就佩戴了她家族流传下来的Spencer Tiara。而伊丽莎白二世则赠送了另一顶珍贵tiara给戴安娜做为结婚贺礼。

 

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室成员和贵族戴tiara很正常,但这是否代表平民就不能佩戴?其实,在这个时代,只要负担得起,谁都可以拥有tiara。Netflix真人秀《Bling Empire》里,两位豪门千金Christine Chiu和Anna Shay都是tiara的忠实拥趸,平常有事没事都爱戴着一顶后冠亮相。

CARTIER 古董后冠 镶有一颗62.35克拉 黄水晶 白钻 黄水晶 产于1937年

后冠从王室走向豪门,也许要归功于美国近代社交名媛如Barbara Hutton、Vanderbilts家族的推广。好莱坞影星如伊丽莎白泰勒、Ava Gardner和Audrey Hepburn头戴后冠的荧幕形象也深入民心;她们戴起后冠,更是显得时尚、俏皮,而非肃穆。这一切,令后冠和王室象征渐渐脱钩,成了上流社会的一种时尚。

那么,后冠要在什么时候戴呢?婚礼、白领结(white tie)晚宴、皇家典礼或舞会上,都是秀出后冠的好时机。值得留意的是,在传统上,后冠是已婚女性佩戴的,不过这个传统从来不是明文规定,并且已经越来越模糊,我们可在越来越多的社交晚宴上看到未婚少女也戴着后冠出席。

虽说越来越多豪门千金戴起后冠,但后冠毕竟不像项链、戒指,随时踏进珠宝店都有大把选择。那么,想要买一顶后冠的话,该到哪里去买呢?前面提到的Chaumet,便有丰富的选择。在Chaumet订制一顶后冠,仿佛到高级时尚品牌订制haute couture(高级订制服),从挑选款式、测量头型、成品试戴等等,每个步骤都严谨而专业。

CHANEL FINE JEWELLERY LE PARIS RUSSE DE CHANEL 白金搭黄金后冠 镶有粉色尖晶石 锰铝榴石 各色碧玺 白钻

很多品牌也会偶尔在高级珠宝系列,加入一两款后冠。Chanel Fine Jewellery的Le Paris Russe De Chanel高级珠宝系列,就有一顶镶有粉色尖晶石、锰铝榴石、各色碧玺和白钻的Ble Maria后冠,糖果色的宝石甜美浪漫,一洗后冠给人的成熟印象,很适合十几岁的少女佩戴。

VAN CLEEF & ARPELS SOUS LES ÉTOILES 白金搭黄金后冠 镶有一颗 约50.38克拉斯里兰卡椭圆形 黄色蓝宝石 一颗1.11克拉梨形 黄钻 珍珠 白钻

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今年推出的最新高级珠宝系列Sous les étoiles,则有一条Helio项链,垂在胸前的主石是一颗罕见的50.38克拉黄色蓝宝石,而挂在颈后的部分,则镶有一颗1.22克拉的黄钻。这条项链不但能改变长度,项链的上半段还能结合不同的头箍,当成后冠佩戴——这时候,本来在颈背的黄钻,就成了后冠上的主石。

Written by.

黄瀚铭

Watches & Jewellery Editor
年纪一把,顽童一个。来自马来西亚,意见多多,什么都有兴趣,社论、影评、时尚、旅游等等文章,什么都写。《星洲日报》、《女友》、《Icon》、《Citta Bella》、《光明日报》等等马来西亚各大报章和杂志,都能找到他的文章。虽然近年专注写腕表和珠宝,他却浑然不觉枯燥,因为在高级制表和珠宝上,他找到艺术、设计、文化、历史、经济、科技,以及数不清的美丽故事。

订阅邮件以掌握最新趋势与资讯
Get the latest luxury and lifestyle new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Never miss an update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to get the latest updates.

No Thanks
You’re all set

Thank you for your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