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ffany Loy  工作室:tiffanyloy.com

黎鎧儀Tiffany Loy除了为商家设计织物产品,也把织物当纯艺术。她采用传统手工织布机,也使用自动化织布机器。

在新加国立大学念工业设计,之后到日本京都的川岛纺织学院学习编织,第一次使用传统手工织布机。

2014年,创立以自己英文名字命名的工作室:tiffanyloy.com,从事商业性工业设计,也以编织为媒介做纯艺术创作,两者都曾获国际奖项。

2018年,她获得新加坡设计理事会颁发的“设计新加坡”奖学金,到英国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念纺织硕士学位。

她的作品,曾在新加坡美术馆、京都市美术馆、米兰三年展等展出。她也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业设计部担任兼职助理教授。

我的创作

作为artist(艺术创作者),我将艺术创作作为探索色彩和材料的一种方式,借此呈现其美感和特殊性。

作为designer(设计师),我喜欢与客户合作,为室内空间打造定制(即专有的独特)纺织品。

最新创作

在米兰举办的这个Future Impact群展,是我的最新项目。展览由新加坡设计理事会组织,我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数字制造与设计中心合作,探索将机器编织作为未来生产3D物体的一种方式(这是一个实验性项目)。

这样一个“把weaver(编织者)的作业,跟knitting(针织)科技交叉结合”的做法,很有趣。(人工)机织和针织,在根本上是制造纺织品的不同方式。

这是我第一次涉足针织。不管是以编织还是针织方法创作,我都同样感兴趣,因为都是在建构形态和探索材料。

《Future Impact》于米兰设计周举行

创作演变

开始编织时,我只专注于技术,甚至在做不同实验时,也是技术性试验。这些年来,我的技术更好、对不同的编织工作更加熟悉,我的创作方法也变得更丰富了。

我并不认为我选择的媒介应该局限于纺织品,即使我接受的是编织方面的培训。我不把自己的作品视为布料,而是雕塑——改变空间的3D形式。

难忘作品

我最近在Art Outreach艺廊举办的个展《Lines in Space》,算是我事业的一个里程碑,展示我自2019年以来的作品。2019年我还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我当时探索的是:以最少的材料来创造或扩大空间。

《Lines in Space》展览中,包括在现场创建一个新的艺术装置。所在的房间本身(地板和天花板)是我的织机,我在里面编织细线。

这个展览很重要,因为觉得自己突破了标准织布机的限制——使用细线,用我的整个身体来开辟空间。

《Lines in Space》展览

未来

我刚搬进一个新工作室,工作室前面有一个小展览空间,所以我打算做更多展览,同时也展示其他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作品。

我认为,跟我创作相关的人一起构建一个社区,是很重要的。很兴奋能够在我自己的空间里自发地做到这一点。

你是艺术家还是设计师?

我会说两者兼而有之。有时我会在同一项目中,同时担任这两个角色。

在上述于Art Outreach举行的个展中,我是展示自己作品的艺术家,也是设计师——设计用于安置这些作品的结构组件。在很多层面上,我的工业设计背景,给我的艺术追求起了支持作用,也就是将我的艺术创作具体化。

原文刊登于2023年6月《品》

Written by.

包真挚

Deputy Editor
曾经当过电视编导/记者。喜欢旅游,喜欢看书,旅游时喜欢逛书店。有时候会附庸风雅,进入一些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念书时,经常跑书店翻杂志,不曾想过到杂志社工作,结果来了《品》。高兴这里认识你。

订阅邮件以掌握最新趋势与资讯
Get the latest luxury and lifestyle new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Never miss an update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to get the latest updates.

No Thanks
You’re all set

Thank you for your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