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设计师做出好的作品,让人生更美好,世界更美丽,似乎还不够。本地著名设计师Edmund Wee说:只管将事情做好,而不做好事,永远不够好。

TEXT 政良

访问之前,我们从没见过面,但Edmund Wee的大名我早就听过。

几年前,女人把家里六张古董椅子,送给Edmund Wee的太太,并拜访他的出版公司Epigram Books

女人向他买了一本小图册,是《我爱新加坡》系列的其中一本。小图册排版别致,由本地画家以不同手法,画出新加坡各组屋区,唯美动人。

我想,这是个讲心的新加坡出版商,真难得。摸着那本精心印刷的小图册,感觉Edmund Wee莫名亲切。睹物如见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他。

当时,我没听清楚女人告诉我Edmund的公司地址;加入品队后,发现就在我们公司楼下。

美术部的爱丽丝和宝妈,对Epigram的室内设计赞叹不已:人家搞出版,我们也搞出版,怎么他的办公室特别漂亮?

设计巨人

2008年,Edmund Wee荣获总统设计奖(President’s Design Award)。他也是首个出版商兼平面设计师,获得本地最高设计荣誉。而在总统点名前,他已扬威国际设计界。

2006及2007年,他赢得红点至尊大奖(Red Dot Grand Prix)——红点设计奖最高荣耀。那两年,Edmund已经锋芒大露,一手创立的Epigram,除了获得两次至尊大奖,更是蝉联得奖,这项记录至今无人打破。 爱丽丝和宝妈曾到公司对面咖啡店吃午饭时,与他擦肩而过。从没想过这位个子小小,穿鲜色牛仔裤,搭配T恤、Converse球鞋的四眼男人,竟然是个响当当的设计家。

Edmund眼光独到,人家做的他不做,总是在艰苦的情况下,寻找更难达成的解决方案。

他为各大公司设计常年报告,并非沉闷的密密麻麻文字数字,而是图文并茂,大胆突破传统设计格局。

其中最特别、大胆的“常年报告书”设计,外观像墓碑。20年前,这样的设计概念,史无前例;前《海峡时报》总编韩福光Han Fook Kwang,非常赞赏。Edmund角逐总统设计奖,韩福光是提名人之一。

“上市公司用大众的钱,他们有义务向大家交代,所以才有常年报告,岂能随随便便?这么重要的讯息,应该有美美的排版。通过设计,让大众容易消化公司的动向才对。”

藏书无数

偏爱设计,重视设计。

Edmund收藏的书籍,都是过了他严格的审美大关。“封面丑陋的书,无论内容多好,就是不买,因为读不下。”

我好奇问他最特别的藏书,是哪一本?他随即拿出四本厚厚A2尺寸大书——莎士比亚舞台剧全集。

“是以传统凸版印刷(letterpress)技巧印成的哦。”他说。

我瞠目结舌。

早期的报馆,就以这个方式印刷报纸。凸版印刷,逐个逐个方块英文字母排列成字成句,打印在厚纸上,多费心费力费时啊!

他精益求精,收藏很多书籍,提升自己的设计品味。单是与设计有关的书,就有几千本。

他也收藏艺术,并透露数量足以让他开个小艺术廊。但他始终最热爱设计及文字,所以专心收藏各类书籍。

一本他喜爱的书——Jonathan Safran Foer著作的《Tree of Codes》。外观不怎么样,谁知道一打开书本,每一页字里行间,出现大小长方形洞,乍看似支离破碎。

这些精心切割的洞,乱中有序,阅读时必须跳过洞洞,再接下一个句子。他一行也没读过。

“我仅是喜欢这本书的设计,哈哈。”他笑。

好心好事

无师自通,Edmund是个极有天份的设计师。与他聊起过去,才知道他的作品为什么令人感觉有心。

来自一个传统的基督教家庭,考完A水准那年,曾想过当牧师。1971年,18岁的他,收下哥伦坡计划(Colombo Plan)奖学金,首次乘搭飞机,到纽西兰修读心理学。

主修犯罪学,暑假期间到犯罪会所、监狱做义工。面对有前科的自由人和囚犯,他将心比心,给他们重生希望。

考取硕士学位回国后,在武装部队当心理医生。他一直思考,还能怎样用心帮助更多人?

“只管将事情做好,而不做好事,永远不够好。”

1990年,他秉着“做好事”的理念加入报馆,在《海峡时报》当社会新闻专家。带读者穿街走巷,看尽人生百态,体会冷暖。

“我想延用心理学,透过文字,抚慰被折磨者,同时也刺激生活过得太舒服的人反思。”

革新报纸

欧美报纸逐渐改变设计排版,一向由编辑负责排版的做法,开始被淘汰,由专业设计师接替。

Edmund认为,这对报纸新貌有重大影响。他赴美考察,把西方报纸的运作方式带回本地,成为《海峡时报》的美术编辑,成立新美术部,引进苹果电脑。

“你在报馆11年,应该对自己的新闻事业,有很高的期望吧?好好的,为什么会离开呢?”我问。

“我确实胸有大志,但现在回想,也许我并不太适合那种环境。”他笑道。

在报馆,他是一颗闪亮星星。原本快升级当《商业时报》(The Business Times)或《海峡时报星期刊》(The Sunday Times)的总编,被一位重量级高层人物阻止。

他自认是个叛逆的新闻工作者,深知在报馆会是怎样的际遇,决定放弃所热爱的新闻工作。

“当时我有点积蓄,太太又有一份稳定工作。我出来创业,不算是很大的冒险。1991年,创立了Epigram。”

“你太太Tan Wang Joo,当时是本地最畅销时尚英文杂志《Her  World》的主编,听说杂志历届主编当中,她最凶。任何人的原稿不达水准,即被扔出她的办公室?”我问。

“是啊!哈哈,是真的。”他大笑。

助人圆梦

跟太太的作风很不同,Edmund属温柔派。首先,他要员工遵守三大条例:坦诚、礼貌、不搞办公室政治。他好心,做好事,员工也受益。

下属当中,有位设计师被美国帕森设计学院(Parsons New School of Design)录取,但无法向银行贷款留学。他自掏腰包,让她圆梦。

另一位员工到伦敦通讯学院(旧称:伦敦印刷学院)读书,也由公司付费。

当时公司刚起步,资助员工深造,相当重本。庆幸两位学成归来,重返公司效劳。那个到帕森设计学院的,已经在公司服务有14年。

2011年,Edmund成立Epigram Books,从设计工作扩大至出版书籍。他对本地写手有信心,并相信有朝一日,新加坡会诞生一个布克奖(Booker Prize)作家。

“为什么不可能呢?这些有潜质的人,需要的是一个机会。我创立Epigram Books,就是要给他们机会。其实,我也可以出书,但我会花上三年才写一本书。若我是出版商,一年可能可以推出50本书,我宁可帮助其他有才华的人。

我们必须突破,应该写些让人意想不到的题材,比如新加坡间谍。每个国家都有间谍,为什么我们不能写写自己的呢?”

经过Epigram Books接待处,看到那似曾相识的六张古董椅。女人当时为了开始蹒跚学步的儿子,想腾出更多空间,才决定放弃它们。正好,Edmund的太太也喜欢收藏旧物,就送给了她。

设计才子赏识我家东西,还坐过,我……不妨再坐一坐。

坐着,望向对面墙壁。大大小小的奖状,算起来,他得过约一百个设计奖项。

一个新加坡设计师,踏足世界各地,搬回那么多国际荣誉,是奇迹。这个奇迹源泉,流自Edmund的心。

爱是美丽的,美丽的设计也会散发一种爱。汉字也很美丽,希望他有一日出版中文书籍。

 

原文刊登于《品 Prestige》2014年8月号

 

Written by.
订阅邮件以掌握最新趋势与资讯
Get the latest luxury and lifestyle new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Never miss an update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to get the latest updates.

No Thanks
You’re all set

Thank you for your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