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加坡推动上海创意料理的王嬿青,以独特的视角与思维,为餐饮业带来焕然一新的改变。
TEXT 黄瀚铭
曾担任电视节目主持、新闻主播、杂志高层的王嬿青,2019年在乌节路开了一家新式上海菜餐厅:嬿青私房菜。她将世界各地的饮食精髓融入到上海菜,充分体现了十里洋场海纳百川的特色。
从2020年开始,她开始策划“文化餐饮系列”。继张爱玲和周璇之后,她还举办了一场“诗酒趁年华——东坡宴”,融合了美食、文学、艺术、时尚和美酒,让嘉宾从料理中,领略苏东坡跌宕起伏、豪迈潇洒的一生。
且听她创办“嬿青私房菜”的心声。
《品》:创办嬿青私房菜的时候,你对它有着什么样的愿景?
嬿青:新加坡海纳百川,各民族和谐交融。五湖四海的人在这里生活,贸易,来来往往。我来自上海,会想念自己家乡的菜肴,也是很多像我一样的移民会有的心理,借由餐饮思乡,也带给本地餐饮文化一种新的选择。
《品》:怎么会想到发起“文化餐饮系列”这么特别的宴会?
嬿青:我一直觉得餐饮背后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有关历史,有关文化。每一种材料,每一道经典的佳肴背后都隐藏着一些故事。我们的中餐不缺乏这些素材,希望我们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也能了解他们的由来。吃饭这件事,应该不仅是享受美味,也希望我们借由它穿梭历史,纪念名人,体验海派文化背后的精神世界。所以我希望,嬿青私房菜能坚持做一系列文化餐饮,让中餐更有趣,更值得期待!
《品》:从财经与社会新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名女性领导人,经常成为该领域的先驱者,为该领域带来改变。为何女性会有这样的能力?
嬿青:女性细腻,考虑问题全面,虽然可能没有像男性那样勇敢,但是女性在每一步都考虑谨慎才试探前进,所以往往走得比较稳健!再加上女性天生的母性,会比较体恤下属,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关心员工,让大家感受到企业家庭的温暖。稳健,温暖,也许是女性的优势!
《品》:日复一日的工作,和反对的声音,容易使人倦怠。该如何保持创新的精神?
嬿青:说出来的创意不是创意,做出来的才是。做出来,要经历很多推敲,修改。自己的观点可以修正,但是要坚持,用事实和结果说话,不要半途而费。冠病这几年是餐饮业的严寒,活下去,可能是最大的原动力和创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