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离我们而去

2013年,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宣布退休。特约品将通过文字,带我们进入宫崎骏的动画世界。宫崎骏引退,是要以自己的影响力去影响别人?

TEXT 周敦运

宫崎骏的固执

日本动画电影扬名海外,举例有早期家喻户晓《多啦A梦》、《龙猫》、《千与千寻》等等。

当中,坚持以手绘的日本动画大导宫崎骏(Hayao Miyazaki)善于利用唯美、自然、清新的风格。他对动画的认真和制作,最令人赞赏。

他非常注重细节,远赴葡萄牙,目的只为了亲自一睹15-16世纪荷兰画家Hieronymus Bosch的一幅画作。他甚至为了电影所需的画面色泽,而特地派出色彩设计师,远到法国的阿尔萨斯(Alsace)侦察色调。

宫崎骏的电影主题和风格,并没有向美国迪士尼卡通看齐。美国迪士尼动画,多数改编自著名童话故事。而他的动画剧本,除了原创,便是改编自一些冷门作品。

在他的动画,绝不穿插歌谣叙述。他认为,他拍的动画不是音乐剧。他的固执和坚持,为自己的动画电影设置了一个标准;观众却可以从他的电影,得到快乐和满足。

他的电影着重安静氛围,不浮夸,节奏也比较生活化;卖点主要还是落在电影所要表达的讯息。对于科技,他不屑。他认为科技会扭曲现实,动画的虚拟现实,会吞噬人类的感情生活。

他大力反对孩童沉迷他的电影,他不想剥夺他们的世界。他希望孩童去窥探、接触和体会这个世界,而不是一味崇拜动画界的虚拟。这也是他鲜少宣传自己的电影原因之一。

动画里的真谛

宫崎骏的著名动画制作(包括其工作室吉卜力)很多,2001年的《千与千寻》,获得第52届金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风头可谓一时无两。

日本是动画大国,也是动画流行文化最成功的出口国家。早期节目如吉蒂猫、美少女战士、哈姆太郎、宠物精灵等等,都是流行指标。这些流行热潮,不但激起世界各地小孩的狂热,大人也出奇的适应。

对于商业流行,宫崎骏并没有盲目跟从,反而他高姿态地我行我素,继续在自己的动画里面,融合日本神话和文化。

日本动画着重亲子关系,文化鲜明。就像在他电影《龙猫》里面,父亲和两名女儿共浴,这种以身作则的性教育观念,在区别“男女有别”的同时,也大大拉近亲子关系。

曾经,亚洲乐坛也充斥了许多日本绎曲。宫崎骏动画电影里,常穿插耳熟能详的老歌、儿歌,抑或动听的外语译曲,都显出了那份用心。

动画角色多以女性为主的宫崎骏,动画歌曲自然也交由女歌手演绎。我对《幽灵公主》的片尾曲倒是很有印象。那飘渺空灵的美声张力,令整部电影生色不少。最出人意表的,竟是由日本男假高音米良美一深情演绎。

生活似真似假,却恰好能够混合动画电影的天马行空,看似遥不可及,却贴近生活。介于真和假的中心点,我们找到一个真谛,于是美梦成真。

然而,让许许多多人在动画里找到真谛的大师,他离我们而去了。

宫崎骏退居幕后,许久没有新作品。最近复出执导新片《風立ちぬ》(译名:台湾《风起》,香港《风起了》,中国《起风了》),在日本轰动上映,成绩斐然。

随后,新作品在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展映,宫崎骏正式宣布退休,震撼整个电影界。

《千与千寻》
《千与千寻》

他的成长与思考

宫崎骏生于1941年1月5日,72岁才毅然选择引退。估计他投入动画界的日子,已有半个世纪。

童年时,他寄宿的家族,经营飞机零件工厂(属于军部企业),自小就熏陶于飞行。环境可以成就一个人的志向,再加上具有的天赋,长大后,宫崎骏便往绘画界发展,开启了他漫长的动画生涯。

1979年,宫崎骏以《鲁帮三世:卡里奥斯特罗城》出道,后来陆续投身执导及参与了许多经典佳作,如《龙猫》、《千与千寻》、《天空之城》等等。

他有今天的辉煌成就,并非单靠实力。对动画的认真和执着,都是他的成功之道。

一直以来,宫崎骏坚持以手绘制作动画片。虽然电脑绘效果令人惊叹,但能继续保留手绘作画,不但是一种传统,而且也大大提高作品的珍贵度。

宫崎骏是一个很好的思想者。他将动画提升到人文思考,而动画一旦混合深度和内涵,自然就铸成一种思考讯息。

在动画影片,他大量启发人类对“天与地”的敬畏,并强调生命和思考的重要性。很显然,在构思剧情,他会以思考的角度来发展剧情,而不是按照人性去发展故事。

宫崎骏动画所带来的正面讯息,不仅仅受到关注,更受到全世界的共鸣。他在动画界的崇高地位,至今无人能及。

《龙猫》
《龙猫》

母亲给他的影响

1998年,深受大人小孩喜爱的《龙猫》,充满童趣。其实部分故事内容属实。

曾有一度,母亲因为患病,而导致宫崎骏一家度过一段灰暗日子。这正好透过《龙猫》能窥知他对童年的追忆。

他把灰暗化为彩虹,其实是要我们相信,希望和勇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念。《龙猫》的出现,是要我们了解,世界并非孤立无助,毫无希望。

宫崎骏的母亲是个有主见、严格而聪明的女性,调教好玩的宫崎骏,自有一手。 宫崎骏不但视母亲为朋友,而且常把自己的天马行空和想法与母亲分享,造就母子俩的感情非常要好,并且对他影响甚大。这也难怪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大部分以女性为主。

《岁月的童话》、《倾耳侧听》完全表达当今女性主义思想,同时也勉励人生应当了解自己,明白生活,才能寻找自己的出路和未来。

宫崎骏曾解释,并非执意要用女性当主角。

一般观念,男性比女性勇敢。他认为,如果把“勇敢”套用于女性,整体感觉就会变得很酷毙。他笔下的女主角,几乎都是勇敢的。

《岁月的童话》这部清新小品,是1991年日本最卖座的本土电影。电影穿插女主角的儿时往事,主要提醒我们,缅怀是一件美事;憧憬和现实,本来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只要心态有所转变,就能抵抗改变。就像剧中女主角妙子,几经思量,接受未来。

我一直相信宫崎骏是善良的。在他的作品里,常常可以找到一些因和果、善与恶。贪图只会引导人性变质,所以人应该忠于自我,这些都是他所要表达的。

告别作的出击

看不见,摸不到,并不代表没有。就如风。提及风,我想没有人比他更了解风。

宫崎骏对微细的事物,处理得非常细腻,对风的琢磨亦是如此。风的千变万化,和人的表情是一样的。人是透过脸部和肢体语言而表现情绪,而风是利用人和物呈现它的感情和情绪。

打从《天空之城》一直到《风起了》,宫崎骏对风的抽象描绘,不禁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也许在他眼里,大自然和人类的集合,本来就是一种息息相关的生活作息。

人生总会遇到瓶颈,身为一个动画电影制作人,风格除了要强烈,创作也要有创新。

2011年《悬崖上的金鱼姬》推出以后,宫崎骏也坦承题材必须要转型,才会有新意。他拒绝再制作如《魔女宅急便》这类题材。

《风起了》

二战出生的宫崎骏,对飞行,战机和军舰相当着迷,因此索性在最后作品《风起了》,以飞行和二战做主题。这次的题材,有别于他之前的想法。

或许心态已变,他认为一个人的想法必须走在前端,才能做出奇幻的故事。毕竟对他而言,创造是一种必须诚实面对自己的工作,所以他凛然自我表达自己的想法。

由于新作品题材敏感(牵涉二战日本历史),这部电影上映后,在日本国内也引起很大争议。

宫崎骏最后一击,是要以自己的影响力去影响别人。这究竟能否赢得赞同抑或愤慨,已经不重要。毕竟他的远见,其实都在咫尺;造化,就留给大家去鉴定。

无可否认,这告别之作含有深远寓意。他的博爱精神,还有追求世界和平的想法,都是我们所钦佩的。

宫崎骏在动画界叱咤超过50年,制作超过50部动画电影,心血一览无余。

世界那么大,距离那么远,以纯真的心征服整个世界,并非不可能。宫崎骏透过电影向世界宣扬,只要启动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和纯朴,便是一种互动和共鸣。

人与人的相遇相知,其实多不胜举,永远能够记在心里面的,却寥寥无几。我想说,宫崎骏这位名导演,即使决意引退,却早已住在我心里。

截取自2013年11月《品Prestige》。

 

Written by.
订阅邮件以掌握最新趋势与资讯
Get the latest luxury and lifestyle new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Never miss an update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to get the latest updates.

No Thanks
You’re all set

Thank you for your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