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tect Newcomers: Neri & Hu

Sulwhasoo雪花秀在首尔新开五层楼旗舰店,是韩国单一美妆品牌最大规模的旗舰店。除了商品区,还有spa、贵宾室、讲述品牌故事的展览厅、礼品服务区、艺术文化沙龙等空间。这间旗舰店乃是由上海建筑设计组合Neri & Hu打造。

2014年10月号《品 Prestige》曾刊登过他们的访问,一起来回味一下。

华人新生代,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为东西方搭起桥梁,积极建立有益中国设计界的沟通平台。夫妻一条心,在国际建筑舞台越战越勇。

TEXT 政良

Photo Neri&Hu Design and Research Office

去年加入品队时,就很想接触驻扎在上海的建筑设计组合Neri & Hu。两位设计师的创作极有格调,简约中蕴涵东方特色。 在上海,他们创立了Neri & Hu Design and Research Office,中文叫“如恩设计研究室”。

郭锡恩Lyndon Neri、胡如珊Rossana Hu这个夫妻档,并肩作战了十年。我认为,他们是现代华人版的Charles & Ray Eames。

获奖无数,也是今年《Wallpaper》杂志选出的“年度设计师”。虽然扬名国际建筑设计舞台,但从众多访谈中,感觉不到他们有任何架子。令我很欣赏的,是他们积极建立有益中国设计界的沟通平台。

他们的共和国
为中西文化搭起一座桥梁,并非容易的事,更何况是合并建筑界的中西理念。穿越文化束缚、极限、思维,提升中国人对待设计的态度,并非一朝一夕。

胡如珊和郭锡恩,2012年创建“设计共和”(Design Republic)新概念家居零售店,汇聚了世界顶级设计师创造的家居用品,并通过中国顶级设计师的作品,探讨新现代中国美学的发展方向。

对他们来说,“设计共和”是一种时尚、风格的共和,一种以独特现代中国审美观,创造出来的全新时尚风格。最终目的,希望能激发中国设计师突破传统束缚,融合旧与新、传统与现代、简朴与奢华,打造设计完美境界。

大约在九年前,他们编写出版《视觉暂留-建筑师绘话上海》一书,探索中国主要城市建筑及规划。

他们在上海访问了50位建筑师。从这个经验,他们了解大家都有话说,但缺乏时间和适当的平台。他们意识到在城市里,倡导设计交流的重要性,“设计共和”平台随之诞生。

探索中华历史
创建“设计共和”的过程,激发他们重新看待中华文化与传统。 在《Dezeen》建筑设计杂志的一段访谈中,胡如珊对中国人看待设计所做出的深入分析,让我印象深刻。

大学念书时,胡如珊与讲师讨论现代化论。讲师告诉她现代化的过程,如荷兰建筑大师Rem Koolhaas所解:不该牵涉历史,或有任何历史包袱。

胡如珊不认同,她认为今天的我们都有不着痕迹、很多过去的包袱,我们无法磨灭历史。身为一个现代建筑设计师,应该设法在背负过去的状态下,寻找新的现代设计语言。 她很清楚,骨子里藏着五千年中华历史。

她继续解释,也许我们不必往清朝、明朝那么远看。家里的扫把、邻居的厕所窗户……每日生活的琐碎,都是我们历史的一部分,能成为现代设计源泉。

“对你而言,华人身份象征什么?”我问。

“在我们的设计中,我们不停地寻找各种新的中华抽象。对于风尚,我们不感兴趣。在建筑领域,我们尤其关注中华社会的空间,如庭院、巷屋。

建筑里外空间的界限模糊,我们致力了解这个矛盾点,重新看待传统,再突破格局,把设计理念推向更高境界。”

到中国寻根
他们是建筑设计界的新生代。郭锡恩来自菲律宾,胡如珊出生在台湾,两人在美国留学后,决定去中国寻找自己的根。

胡如珊在常春藤校普林斯顿大学,考获建筑及城市规划硕士。而在伯克利念书的郭锡恩,明明应该读工程,却瞒着父亲跑去念艺术与绘画。等到纸包不住火,想转回工科时已太迟,最后的折中点:选修建筑。

两人热爱设计。她通过书面进行设计,他用画图实行,刚柔并济。

“我们都有不同强项,各补对方缺点。Lyndon(郭锡恩)善于创造形状,而我则是这个团队的经理,负责批评。通常,我们的合作形式很自然,看时间和兴趣而定,没有太多的规矩。”胡如珊说。

他们的审美观,带中国色彩,却同时洞悉西方文化。东韵西情,完美融合,有时又懂得利用两者碰撞,擦出不同火花。

我喜欢他们的简朴紫砂茶具,这是一项跨界之作。所用的紫砂泥,只在江苏出产,灵感源自中国街边普通板凳的家具,由荷兰家居品牌Moooi合作生产。

香港近期开发的创意坊:元创方PMQ,除了是香港设计师的新集合点,这里也是餐飨美食之地。名厨Jason Atherton开办的新餐馆Aberdeen Street Social,由这两位大师负责设计。

“这里曾经是英属时期的警署总部。我们决定通过室内设计,创造有地方感的氛围,感染访客、食客,同时举行交流活动,鼓励互动。”

傲人的成就
东西方文化的巧妙叙述,他们很拿手,而明年他们即将有更大突破。

每年一月,德国举办的科隆国际家具展,必成为行业趋势的风尚标。一直以来,瞩目的《家-室内舞台》(Das Haus-Interiorson Stage)展览,由伦敦、意大利、丹麦的创意及设计元素主导展览的主题。

胡如珊和郭锡恩被选为特约贵宾及设计师,参与明年的展览,预料必有不同的突破。作为中国设计领军人物,能担任这次展览的特约设计师,是傲人的成就。届时,他们将拥有240平方米的住宅空间,创造新住宅装置。

“现代房屋的设计,有着什么定义?”

“心理与情感生活的基石,是一层层的记忆,定义我们的身份。我们的空间存在,交织着我们所遇见的,和那些留在记忆中的事物,如影随形。这个设计装置,我们将打造成介入的‘记忆巷弄’。”

他们将如何运用中华传统的大气,融合在西方空间里?我很期待。

“可以告诉我,你们未来五年的发展计划吗?”

两位虔诚的基督徒回答:“我们正在祷告,祈求上帝给我们一个明确的方向。”

 

Written by.
订阅邮件以掌握最新趋势与资讯
Get the latest luxury and lifestyle new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Never miss an update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to get the latest updates.

No Thanks
You’re all set

Thank you for your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