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非常规的方式,有了新的发现,让一切变得更好。

Photographer Lavender Chang
Styling Karin
Text 彬雁

一切都有可能改变,一切都可以变得更好。只要你相信。

12年前,胡宏飞Brian Hu只是Dyson戴森的顾客。是一台 吸尘机,让他从顾客变成这家国际性家电设计制造公司的职员。

“DC22(型号)是我第一台Dyson吸尘器,它采用的技术,让我渴望加入创造这类产品的团队,向他们学习。”

今天,胡宏飞已是这家公司的Head of Electronics,Environmental Care and Wearables at Dyson部门的领导,带领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的硬件工程师团队,从事设计、开发、测试硬件等。

一直以来,这名硬件工程师对电子、技术和产品设计有浓厚兴趣。加入Dyson以后,有机会参与无数创新设计项目,如无绳吸尘器、护发工具、净化风扇、干手机、降噪耳机……

不是折腾

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拥有电子与电气工程学士学位的胡宏飞,这些年边做边学,两年前获得了技术管理硕士学位。

十多年来,在创新的道路上他从不言倦,激励他的是一股信念:“就是 相信一切都可以改善。”创新,往往从项目的基础需求或假设开始,创建第一个原型,进行测试,然后修改,促成下一个版本。这不断重复调整和改进的程序,对有些人来说或许很折腾,但对胡宏飞来说,这程序鼓舞着他,让他勇往直前。

“我们的工作,大多数在测试和验证产品。过程中,我们努力争取更多通过观察而获得的信息,从而改进并催生下一个版本。

我们也大量参考用户体验,包括市场数据和反馈。所以在这条路上,客户的使用体验一直也在帮助我们改进或设计下一代产品。”

进步的空间一直都在,只要你愿意,就一定可以改变现状。最新产品Dyson Zone降噪耳机,就在这样的信念中诞生。

“我们已经推出各种极有威力的净化器和吸尘器,让用户在家中免受污染。但是用户在室外的时候呢?为此,我们决定在耳机添加净化功能。

对大多数人来说,耳罩中加入高速压缩机,另一边却纳入先进降噪性能,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不过我们坚信,将以上两种技术合二为一是有好处的,我们希望挑战常态。

经过六年的时间,终于看到大家对音频质量和降噪性能的积极评价,我真的很开心。”

开发Dyson Zone降噪耳机时,胡宏飞和团队从头开始了解“音频再现/主动降噪”两件事。团队大量投资专业的音频测量设备,利用从其他机器获得的声学知识,对原型耳机的音频质量进行准确测量,以及研究主动降噪架构和算法调整。胡宏飞说,大多数的人想到创新时,会考虑几件事,比如怎样正确/有效/出色地完成某件事。

“当他们用所知道的知识来进行创新,往往源于错误或非常规的思维。这或许会导致失败,但也极有可能带来新的发现。关键是,如果你不选择非常规的方式,你永远不会有新的发现。”

拥抱问题

如果你心思敏锐与细腻,如果你一直在观察生活,必定能够看到许多问题。对胡宏飞而言,这些都是创新的养分。

“我们有很多灵感,来自于观察并关注现实中的生活。当中有许多问题是被忽视的,我的关注点是,如何利用核心技术让现有产品变得更好。”

胡宏飞在Dyson着手的第一个项目是Airblade Wash+Dry干手机。干手机有着现代时尚的设计包装,而它的发明,又源自设计团队对人们洗手方式做出的深入观察。

“我们发现,人们洗手后,习惯性使用带有热风的传统干手器(吹干)。这可能不卫生,效率也不高,所以我们将Dyson数字电机和气流的核心技术,结合智能红外线传感器来设计新品,可以在20秒内洗手并烘干双手。这大大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纸张浪费,同时消除潜在的卫生问题。”

2020年,Dyson宣布投资27.5亿英镑于全球的新技术计划。这将有助于在机器人、机器学习、人工智能、高速电动数字电机、传感和视觉系统、连接、软件、电力电子和能源存储等一系列学科领域构建新的Dyson技术。

公司计划未来五年再招聘700名工程师,钻研机器人技术,包括可以执行家务的自主机器人。

“我们的目标:通过创新技术和产品设计去解决问题。产品开发的起点就是问题,我们的工程师喜欢拥抱问题,带着问题展开研发,然后花费数月甚至数年时间,发掘最根本的方案来解决问题。”

他以公司创办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设计的首台真空吸尘器的经验,来进一步说明这一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使用的吸尘器逐渐失去吸力,真空袋产生大量废物……

因此推动他发明出cyclone technology(旋风分离器技术)。”

这项创新技术如其名,能将灰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这意味着过滤器不会堵塞,就不会失去吸力。

从头再来

胡宏飞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思考如何通过工程的程序,设计出可以在家庭中使用的日常用品。

而他发现,很多创意来自挫折。就拿吹风机来说,半个世纪以来吹风机依赖笨重的电机和简陋的加热系统操作,困在头重脚轻的机身里,难以抓握。

一般吹风机都很慢热,使用的高温还会损坏头发。

2016年Dyson推出的Supersonic吹风机,实现彻底的变革设计,让吹风机脱胎换骨。那是因为胡宏飞和团队意识到吹风机的核心技术—— 电机、流体动力学、热力学还有大幅度改进的空间,努力找出最好的制作法。要实现革新设计,很多时候又取决于是否愿意抛开成就与包袱,让一切归零,再重新出发。

胡宏飞以他们最新开发,适合家庭和商业空间使用的新款净化器Big+Quiet为例。“如果我们保留传统的空气倍增器气流技术,放大器将必须是人体尺寸;并且由于大量气流穿过狭窄的孔径,噪音会非常多。为此,我们的工程师不害怕回到原点,再设计新的解决方案。也是因为这个态度,我们最终引用并输入锥体空气动力学,它利用Coanda Effect(柯恩达效应)在光滑的表面上合并两股气流。确切来说,每秒可输送87公升的气流。尽管压力和速度很高,它的运行噪音却很小,安静地净化大空间。”

失败是常事

创新的过程中,失败多过成功,但没有人能让你止步,除了自己。

谈到这点,胡宏飞说:“Dyson是一家接受失败作为前进方式的公司。James Dyson开发第一台吸尘器时,花了五年时间,制作了5127个原型。这种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拥抱失败的精神,至今仍然是成立的。”

胡宏飞认为,推动他在创新路上勇往直前的,包括他对技术的热忱,以及不怕失败的心。

他以Airblade Wash+Dry干手机的设计和开发过程说明:光学传感器存在一些错误触发问题,原因是机器面对的是反射红外线的水盆,而不是人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进行大量光学模拟和测试来优化设计。他购买很多不 同形状/尺寸/表面的水槽,并与供应商合作,为该产品的原型设计定制测试。

“设计新技术的过程需要时间,通常是好几年。作为工程师,我们一路上遇到障碍是正常的。开发新技术时永不放弃,并不断寻找替代手法,非常重要。还 有一点,我们从不害怕未知。”

Dyson在全球校园中,展示旗下工程师的研发作品,包括没有进入市场的项目 (例如电动汽车)。这些作品也成为工程师的灵感来源,同时鼓励大家以不同方式思考,并大胆地寻找更好的方法,解决别人忽视的问题。

总而言之,研究是创新的关键。在他心里,没有一个“最好的”或“最喜欢”的创新技术/设计,因为他所参与开发的每台机器,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开创性技术的成果。

原文刊登于2023年11月《品》

Written by.

Zhao Lu 赵璐

Deputy Editor
订阅邮件以掌握最新趋势与资讯
Get the latest luxury and lifestyle new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Never miss an update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to get the latest updates.

No Thanks
You’re all set

Thank you for your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