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自己放假一年,到硅谷取经。最后他实现做机器人生意的构想,看准市场的极大需求,从硅谷走向世界。
Text 包真挚 Photography Lavender Chang Art Direction ANG Poh Lee
那年,他做出了妻子和朋友都认为是疯狂的事:一个人到美国硅谷去创业。
“我当时并没有一套从A到Z的行动策略,只是边做边学。”
当时准备花多少钱还不见成果就止损?没有。
“现在回想,我也觉得我疯了。第一次创业时,完全是一个人做,没有其他股东,我以为新生意也可以这样做。但后来发现在烧大钱,而游戏才刚开始。那段旅程有很多发现,包括自我发现。”
林镇明Ling Ting Ming,51岁,新加坡制作机器人公司OTSAW(宝科数码)创办人兼CEO。OTSAW,在他那段疯狂日子期间诞生。
OTSAW是本地非常少有的机器人制作公司。公司正在积极筹备,寻求明年头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早在去年公司为总值两百万新元的全球总部(在淡滨尼)举行开幕时,就宣布希望筹集5千至8千万美元,用于加快成长。
OTSAW在德国慕尼黑和美国波士顿也有办公处,全球员工约110名。林镇明把市场瞄准亚太区域、欧洲和美国。目前在二十多个国家,共有约一千个OTSAW生产的机器人投入服务。
硅谷有什么魔力
2013年,林镇明到美国硅谷游玩,在那里认识了一些起步科技公司创办人,对于他们能够以创新科技创造财富,在短时间内把只有十多名员工的公司估值提升到以上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深受震撼。他说:
“硅谷有什么魔力?我对它的魔力深感兴趣。我觉得硅谷跟新加坡的15个小时时差很好,没有(像身在新加坡时那样,时时有不同)干扰,不会有无数电话……那里的人很放松、随兴,成就却很大,给了我到硅谷发展的想法。
我习惯早起,早上醒来感觉那里的氧气似乎更好,觉得有更多时间思考,因为在新加坡时我总是做做做,没时间思考、反思,总是从一个地方赶到另一个地方,总试图做很多事情,做过头了还觉得做不够,(对工作)总是不快乐。”
那年,他40岁出头,他第一次创业开设的咨询科技服务公司——ActiV Technology已经走上轨道。从刚创业时公司几乎倒闭到业绩持续走高,积累了相当多经验,给了他“到硅谷做些什么”的底气。
问起他创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他说起几乎倒地不起的往事。
创业生涯转折点
林镇明35岁时,辞掉一家跨国公司的区域销售总监职务,用10万新元成立ActiV Technology。九个月后,资金几乎花光,仅有的两个员工相继离职,他坐困愁城,孤军作战。
“搬去公司办公室时,有人建议我找风水师来看,风水师要我把会议室充作我个人办公间。但那会议室是唯一的房间,而且会议室本来就应该是个隔离空间,要不开会时别人都听见嘛!当时公司的空间布局已经弄好了,而且我也不相信风水,所以没有做什么调整。
有一天大约晚上9点了,一个朋友来看我。我告诉他生意快倒闭了。他知道风水师所说,二话不说,站起来就把我的办公桌椅搬进会议室。
你相信吗?几天后我签下一个大订单,总值两百万新元,给了公司新生命。这个客户原先已经明说不需要我们提供服务了,但两三个月后,他们的新项目业务来到高峰,使用的一般互联网线不敷应用,找我重启谈判并当场签了合同,让ActiV提供从新加坡连接荷兰的IPLC国际私有专线电路(通过海底电缆)的一整套服务。”
他说,这个朋友是他的贵人。如果不相信风水,就把这件事视为运气。
ActiV之后逐步增长,创办八年后来到最高峰时有500名员工,营收约2100万元,还买下一座五层楼高大楼。ActiV的高峰时期,即2015年,也是他“跌落硅谷”的那一年。
他说“生存意识”告诉他,不能等到下一个危机来袭,才找寻新的机会。
“毕竟,ActiV当时只是个服务提供者,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没有自己的产品,永远是客户和供应商的中介。
我希望ActiV摆脱这样的枷锁。我要为公司制定新的发展方向。个人方面,我觉得打拼了八年,也是时候去充电了。”
林镇明当时的预期,是在ActiV名下纳入新生意。目前他仍拥持ActiV,但完全不参与管理。ActiV如今有一百多名员工,他称“增长受限,表现还好”。
孤身到硅谷取经
2015年,林镇明一个人来到硅谷,在那里成立公司聘请员工。
他受那里年轻科技业者的“一定做得到“的精神感染,开始同时在三方面探讨生意构思:手机应用程序、预订应用、开发跟机器人相关的自主移动软件。
“当时,我乐在其中,好像在做一些实验性的项目。我对很多事情感到好奇,尽心学习新东西,没有想到钱的问题。如果考虑到钱,一开始就不会到那里去了。”
一年后,他叫停两个应用程序的项目,只专注于机器人的研发,因为做应用程序的门槛不高,太多人在做,而“亚洲还没有人在谈机器人”。
林镇明在硅谷的头三四年里,完全从事“研究与开放”,花费最高峰时每个月用上20万美元。
那时候ActiV的业绩表现好,他不愁自己没有收入。
我问:“硅谷的创业者都很年轻, 20岁左右,你的研发人员也都是研究生刚毕业,会不会觉得自己年纪太大了?”
“没有。事实上我想的是:现在不做,将来就太老了。”
跟年轻人一起工作,他觉得受启发,变得更有活力。“我到硅谷的目是寻求新体验、学习新东西。我很愿意去适应环境和当地人的共处方式,要不然怎么领略硅谷的魔力,对吗?”
他说了一个“科研人员做不切实际事情”的有趣例子。
“他们采购了最昂贵的零件,组装时才发现起不了作用,因为零件规格超出所需,以致也对其他装备产生副作用。
是的,我们也吸取了教训,不一定最昂贵的东西就是最好;即使有效,商业化的成本也可能太高。研发工程师却从来不考虑这些,他们只想做最好的产品。在商业上是否可行?或者在集成、相互兼容方面是否可行?他们没想那么多……
研发过程就是会犯错,大家只能一起从中学习。搞研究与开发,你真的要有颗强大的心,思想必须开放,我们知道的也许不全是对,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对吗?”
对孩子感到愧疚
在硅谷时,林镇明最长没有见到家人的时间是半年。不过,他说那时候三个儿子都上中学了,学校功课忙,也有自己的朋友和生活。
三个儿子今年分别22、24、26岁。他的妻子有全职工作,孩子自小习惯给佣人照顾。
“他们上幼稚园那段时间,我经常出国公干。那时候的确应该花更多时间陪他们,我至今还有罪恶感,算是最大后悔吧!我常说,小时候他们总爱跟着我,如今他们有了自己的世界,反而没有时间跟我做什么。
尽管这样,我还是尝试补偿,多花点时间跟他们在一起。那是一种不同类型的联系,他们都长大了,是更成人式的沟通。我们也会一起去骑脚踏车、游泳,每年一起去旅行。我不想犯以前的错误。”
如果人在新加坡,他每个星期六一定跟不同住的82岁母亲共用晚餐。“孩子也必须跟我一起,不可以跟朋友有约或做任何其他事。”
创业,就像带大孩子。我问:“比起当父亲,你当企业家做得更好?”
“是的,从某种方式衡量的话,的确是这样。人生总是有取有舍吧!也许年轻时,我更加雄心勃勃、更积极要把生意做好……当然,亚洲人的想法是,事业做得好,家人可以过更好的生活。
我觉得我很蒙福。我常告诉孩子:你的爸爸并不是那么聪明,他很幸运,因为有神在照顾他。”
机器人大步开走
林镇明在硅谷纯粹搞研发,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则在新加坡和亚洲实施。公司建立的第一个机器人,用于巡逻保安用途。
“恐怖分子事件层出不穷,机场成为目标,我们就想说建立一个保安机器人。保安是关键任务,每天24小时进行,可以代替很多人做危险的事,而且比人看得远看得准确,还可以收集数据。
决定保安是最佳用例后,我们建立了O-R3户外保安机器人。”
O-R3于2019年1月完成,新加坡公用事业局是第一个测试使用,也是第一个买下OTSAW产品的客户。当局用机器人巡查勿洛蓄水池地区。
林镇明一开始就挑战建立户外机器人,这比制作室内使用的机器人难度更大许多,因为定位和导航更加艰难,还有地势不平坦等等因素考量。
目前,OTSAW制作并售卖的机器人有四大类:保安、送货(用于“最后1公里”即最后阶段的配送)、消毒、医院使用的AGV自动导向车。这当中,有户外也有室内机器人。
能够制作室内机器人的公司,未必有能力制作户外机器人;有能力制作户外机器人的公司,却一定能够制作室内机器人。林镇明说,OTSAW是全球制作户外机器人公司的五大之一。
OTSAW的四大类机器人中,医院使用的AGV目前销售表现最好。此AGV会帮助配送食物、床单、各种物品等,减少人工需求。
林镇明估计公司在本地医院所占的市场份额达90%,另一竞争对手为本地分销商代理的德国机器人。
而在外国,单单德国,就有三十多家医院使用OTSAW的机器人。
OTSAW发展至今,投入了三千多万元资金,其中一些资金来自投资者如上市公司、基金等。
林镇明说,OTSAW目前处于高增长期,今年每一季度都取得2.5倍的增长。他个人认为,公司估值大约5亿美元。他希望OTSAW上市一到两年后,市值能升至10亿美元。
“我们很多竞争对手只制作一种机器人,比如单单做送货的,或只提供清理机器人。我们有不同用途的机器人,而且都相关,比如医院或机场都会用到这些不同任务的机器人,它们的技术是融合的,你只须训练员工使用一种软件操作,维修也便捷。
此外,机器人收集的数据也可以更好地使用(比如医院机器人每次送餐会有重量记录,一来一去,可以得知吃剩多少或多少食物浪费了)。”
从全球服务业越来越多使用机器人,从机器人可以减少人工成本来看,各个发达国家对机器人的需求看来会持续增加。OTSAW的潜力非常乐观。
“我的愿景是,像某汽车品牌打造更加负担得起的款式,我希望制作出每个商业拥有者都能负担得起的机器人。”
理容 BENEDICT CHOO
原文刊登于2023年9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