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于渝,一个读那么多书的学霸,抛下令人羡慕的工作,年纪轻轻选择踏进餐饮业,从早忙到晚,就为了这个?

Text 包真挚  Photography LAVENDER CHANG  Art Direction ANG POH LI 

她是个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念金融统计学(一等荣誉毕业),再取得英国牛津大学统计学硕士(distinction优秀等级)的学霸。

硕士毕业,回来新加坡,进入了许许多多毕业生梦寐以求的投资银行就职,领一份高薪。之后,她创业。

你是不是想:应该跟金融科技或者互联网相关吧?

 

王于渝Stella Wang,31岁。2017年时,她和合伙人在新加坡创立QuantFood集团,经营餐馆,主打川菜。

中国重庆出生,当年凭着在当地学校的好成绩取得国立大学奖学金,17岁进入国大就读,从此和新加坡结缘。

3月上旬在她新开餐厅Numb跟她做访问和拍摄时,她每天工作12小时(除周日餐厅休息),每天午晚两餐只吃餐厅做的饭菜的日子,已经持续一个多月。如此日复日的循环,还将延续一个多月,为的是监控菜品的稳定性,同时也听取顾客反馈,持续完善产品和服务。

当年的一场游戏

做餐饮,其实早在国大念大三(最后一年)时开始。当时,王于渝投资一家餐厅。

“那时刚上完一个商业课程,想说要去实践,刚好有个学长想把股份卖出来。”

她跟父母借了4万新元投资,成了一家川菜馆的四个合伙人之一。
“之后发现,生意非常差,欠供应商钱,欠员工薪水。因为那时候还不会做due diligence(即对业务往来及财务状况进行审慎核计),自己没有去做很多调查……

没得选择,所以要努力想怎样立刻把它变得有盈利。那时候我们开始在Facebook和微博做营销,就是让人家add我们,就可以有10%off。那是在十年前,digital marketing(电子营销)用得比较少,尤其在餐饮方面。我是刚好在学校学了这些东西,结果就真的实践了。”

三个月后营收翻倍,接着开始赚钱。这盘赚钱的生意,王于渝至今还持有股份,但不参与其运作和管理。回想当初买进股份后的头一个多月,可用“痛苦”概括。

“痛苦到睡不着觉,不敢告诉家人。还比较痛苦的是,没有钱请员工,我们股东轮流去看店,点菜、服务、上菜、洗碗……

有时在店里读讲义准备期末考,还要服务客人。好在是,用了digital marketing之后生意很快变好,让我体会到:会遇到很多状况,可能一开始很好,那你可以把它变得更好;可能一开始很差,你可以把它扭转到开始有盈利。那个时候并没有想毕业后全职来做,而且我也有深造的计划。”

全职参与餐饮业

牛津大学毕业回来,王于渝进入投行,在中央商务区当起上班族。

“做了一年,开始觉得心中有一团火,觉得还可以做更多。在大公司久了,很多东西其实是重复的,我希望有更多的挑战。”

也许她总是寻求挑战,如同念本科时挑战自己用三年时间完成四年课程。2017年她跟一名年龄相仿,也在投行工作,也是硕士毕业的女性朋友,接手厦门街一家餐厅,在三个月内改换成名为“成都”的中高档川菜馆出击。

当时,四川风格的麻辣味在新加坡崛起,各个食阁开始卖麻辣香锅。“而且每一间都会排队,我觉得川菜已经流行。”

POLO RALPH LAUREN外套

成都餐馆很快就取得收支平衡,她做得很开心。

“看到不同的人进来吃饭,大家很开心。有些顾客聊生意或工作,有些在约会,就觉得我们做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还有,很多人可能被辣到,哈哈!但又吃得很开心。我感受到很强的成就感。

更神奇的是,我们在这边遇到后来的投资人。他是四川人,有hedge fund(对冲
基金),也有一个VC fund(风险投资基金)。他来吃饭,觉得我们是国大、牛津毕业、在投行工作,蛮打动他的,还说没有认识年轻人在做餐饮的。

后来他主动说:我投资你们,你们来做餐饮的创业,但是你们要全职。”

 

全职做餐饮,王于渝很快就接受这建议。父母不赞同这唯一孩子的决定,说当副业就好,别浪费“读了那么多书”。

当时很多年轻人在餐饮业创业,做得很好,一些餐饮集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理智上,王于渝看到餐饮业的潜力;情感上,她对这行有着炽烈热忱。她决定“在年轻的时候,要去冒险一次”。

QuantFood于2017年底成立,除了王于渝和朋友,那名四川人的和风创业基金,是另两个投资者之一。

疫情催生新机会

QuantFood名下第二家餐馆,叫太古里火锅。这家位于牛车水的川味火锅店,去年年底结束营业。

原因:租约到期,该商场也另有三家火锅店,竞争强烈。“太多大的新上市餐饮公司做火锅,我们要避开这个方向。”

第三个品牌叫成都碗,在冠病疫情时催生而出。

“我们的门店都在中央商业区,新加坡于2020年1月底出现第一个病例之后,人越来越少。最惨时,我们两家门店(成都和太古里)一天收入几百块而已……3月时情况并没有变好,很多大公司还说一年都可以在家办公。我们决定推出新的,适合外送的概念,取名成都碗。”

 

灵感取自夏威夷Poke Bowl的成都碗,是一种盖饭,即在一个碗(或饭盒)里装饭(或粗粮或米线),再盖上整齐铺排的川味主菜和健康配料。

“五颜六色,健康,一半是西餐的沙拉配菜,一半是中国的配菜,加上川式主菜如红烧肉或辣子鸡等。我们定下健康风格,因为疫情时大家比较关注健康。”

成都碗没有店面,用的是成都餐馆和太古里的厨房。当时,王于渝除了煮食,全身参与所有操作,包括亲自坐地铁去送餐。

“有一次因为客人很着急,我就直接冲出去送餐。到了地铁上,发现没戴口罩,那时候想糟了,会不会被病毒传染?会死吗?虽然有点夸张,但是真的把客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一定尽量准时送到。”

活下去计划满满

成都碗正式上线不久,新加坡实行阻断措施,全国进入封锁期。

“很庆幸及早做了这个外卖。创业之后你会有一种感觉或预感,这时候要相信自己的直觉,要快速行动。

(做外卖是谁的主意?)是我。(什么时候推出,也是你决定?)对。”

疫情期间,因为有了成都碗生意,加上政府补助,王于渝的饮食生意“没有赚钱,只能稳住”,但也没有裁员。

“它其实是没有办法的一个创意。头三个月,每个月都有百分百的增长增速,一个月大约8万元的营业额……当时其实是最谷底、最难过的时候,结果它带给我们一丝希望,让我们活下去。”

 

疫情解禁生活逐渐回复正常后,成都碗的需求并没有出现下滑情况,反而逐步走高。成都碗的成长,王于渝说,给了她进入饮食业以来最大的满足感。

今年4月中,这个没有实体、纯粹外送的生意,将于丹戎巴葛开设第一家旗舰店面,除了外送,也提供堂食,并推出一些仅在店内卖的主菜。

往后,成都碗也将会以食摊形式,在多个地点出现。至于3月才推出的Numb,也可能在今年内迎来第二个分行。

“可能在明年,在新加坡开到十家分行。然后2025年的时候,开始进军海外。”

长远来看,王于渝说:“我们可以仰望星空,但也要脚踏实地,先做好眼前的事情。目前的想法是,做好品牌。”

星空计划,是把品牌带到中国一线城市和西方国家。更遥远的星空:上市。

 

妆发 BENEDICT CHOO

原文刊登于2023年4月《品》

 

Written by.

包真挚

Deputy Editor
曾经当过电视编导/记者。喜欢旅游,喜欢看书,旅游时喜欢逛书店。有时候会附庸风雅,进入一些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念书时,经常跑书店翻杂志,不曾想过到杂志社工作,结果来了《品》。高兴这里认识你。
订阅邮件以掌握最新趋势与资讯
Get the latest luxury and lifestyle new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Never miss an update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to get the latest updates.

No Thanks
You’re all set

Thank you for your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