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水都遇见伤感,在艺术之都碰上扒手……很多的错过,更多的美丽相遇。
Text 包真挚 Photos 包真挚 | 酒店 | Unsplash
终于到访徐志摩笔下的翡冷翠。那么好听的名字,但每次跟人家提起在当地被扒手盯上的经历,翡冷翠即刻变成另一个更常用的译名:佛罗伦萨(Florence),那么实在,那么真实。
不管怎样,只要知道这个地方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就会引发许多遐想、憧憬。正是这个原因,翡冷翠一直是我梦想的地方。
到翡冷翠之前,在Venice(威尼斯)停留两天。威尼斯,绝对是一生必去之地。让我从头说起。
这次意大利之旅,先到Lake Como(科莫湖),再到起泡白葡萄酒产地Soligo,两地各住宿两晚,有关的旅游笔记刊登于上期《品》。
游毕Soligo,直接到威尼斯,再去翡冷翠。
Venice
不来恐怕没机会



走出火车站,眼前大运河、水路、大小船、水边宏伟老建筑让我震慑,恍然身处那个曾经称霸地中海的海上商业帝国——威尼斯共和国(威尼斯于十九世纪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
马路被水路取代(大运河相等于主要大道),看不到车子、摩托车,这个水上城市给我的感觉很梦幻,是个很适合乱走乱窜,让自己迷路的地方。
漫无目的在无数小河之间数不清的窄巷行走,看到摆卖面具的店(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嘉年华会,也称面具节,是威尼斯的代表符号之一),经过餐馆酒店,跟各国游客擦肩而过……
来到当地人的住房处,驻足流连及四处张望,没见到多少住民。据说很多居民已经搬走,把房子出租给游客;一方面因为游客需求高,另一方面则是游客多到影响日常生活,所以离开。
游客淹没之余(疫情期间除外。疫情前的2019年,国际与国内游客人次550万;疫情后的2021年,有210万人次),威尼斯近年还面对水淹问题。
2019年11月,发生近50年来最严重的洪水泛滥,超出80%的地方被淹,一些古迹也没有幸免。威尼斯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将威尼斯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很多人说,再不来以后可能没机会了。
第一天在威尼斯第一天,入住大运河边的Sina Centurion Palace酒店。从三楼客房窗外望去,运河对岸的建筑和大运河的“车水马龙”,清晰可闻可见。


下午随处走走,把手机的GPS定向Libreria Acqua Alta(沉船书店)。
走过威尼斯最著名的广场Piazza San Marco(圣马可广场),经过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钟楼,路过贡多拉码头,在某座桥上用手机拍下不远处的叹息桥……走了些冤路,七拐八弯后找到了书店。
这家书店用贡多拉船、浴缸、防水箱摆放图书,2019年那场洪水水位涨得比预期高许多,数百本书被摧毁。从网上看,这家自称“全世界最美书店”的照片很吸引人,临近店时眼前所及也让人期待。可里边有多美?不知道。看到店面外那长长的人龙……再见。
然后,我从大运河岸边的码头,乘坐水上巴士随处走。
晚餐时,走进一家意大利餐馆,坐下点餐,才发现店员都是印度人。在威尼斯吃印度人做的意大利菜,我的威尼斯还算特别吧?
第二天清晨,对着大运河用早餐,感觉食物格外美味。
外边,细雨纷飞。
中午将搬到位于威尼斯主岛另一处的酒店。雨有点大,正愁着可以到哪儿转悠时,前台经理告诉我,酒店跟不远处的Peggy Guggenheim Collection (佩姬古根汉美术馆)有合作协议,给了张入门券。
打着伞穿巷过河,来到美术馆。排队买票的人很多很多。厚着脸皮径直走到美术馆前台,把手上的入门券换成门票。
也许因为雨还蛮大,特多人在这时候来这里避雨/欣赏艺术品。我在Peggy Guggenheim生前住家这里,看着她收藏的画作和雕塑。人太多太多,没有耐性等人家看了拍了照再走近展品去欣赏,我错过了Dali、Warhol、Picasso、Modigliani、Miro、Giacometti……
走出空气沉闷的展厅,来到外边的雕塑花园,看到Henry Moore的作品,然后因为雨变得更大,很快就步出美术馆。
后来想想,如果自掏腰包买票的话,应该不会一下子就走掉吧?感觉到我的丝丝悔意吗?这真是个不可错过的美术博物馆呀!

花样年华
搬到了第二家酒店:Ca’ Sagredo Hotel,也在大运河边上,高雅的十四世纪建筑,内部装饰是典型的威尼斯豪华风格。
酒店大堂十分宽敞,拾阶而上,水晶吊灯照亮墙上的大幅壁画和挂着的油画,宛若身在欧洲宫廷电影。很奇怪,当时想的却是香港电影《花样年华》。
客房也很大,给人很舒服的感觉。


第二天早上,乘古老的电梯到二楼早餐间。在天花板油画底下用早点,忽然觉得自己身份升级变成了贵族。
威尼斯的中央菜市场靠近酒店,在大运河对岸。而跨越大运河的四道桥之一,就在酒店不远处,走去就是。
在菜市场,看到摆卖的洋蓟、猪毛菜、菊苣、意大利西葫芦、特别鲜红的辣椒等等。上网搜查,得知一些菜的名称,也算增广见闻。
巧遇
我喜欢的间谍小说作家Daniel Silva,经常在书中提到的威尼斯犹太人聚居区,也在酒店不远处。可惜,探访犹太人纪念馆和犹太教堂有固定时间,对不上只能错过。
那一带,游客较少,相对宁静。看着一面颓败水泥墙上写着的简短犹太人历史、随机走进一家售卖描绘犹太人历史画作的画廊,以及一家描写犹太人故事的书店,一时陷入伤感。
威尼斯迷宫般的街道、小桥,制造了很多巧遇机会,有点重享当年没有网络、不须要预定安排,而只是随遇而安的乐趣。下一站翡冷翠,这种我行我素的乐趣少了。
在威尼斯时,上Uffizi Gallery(乌菲兹美术馆)官方网站,才发现未来两天在翡冷翠任何时间段的门票都已售罄。为免向隅,只好赶紧在第三方网站多付了点钱订票(类似黄牛票吧,网上很多);参观当天,须在美术馆门前某地点某时间段等待负责人把票交给你。
原文刊登于2023年9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