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创意领域工作者分享各自眼中的新加坡,每个人想到的地方不一样,说的故事也不同。他们道出的小事情,是不言而喻的新加坡味。

Text 秋雁
Hero Image 林道锦

Kay Siang Bunkers

女皇镇的继祥路(Kay Siang Road)有两个巴士站,一个朝东陵路(Tanglin Road)方向,另一个朝玛格烈通道(Margaret Drive)。从茂密丛林之中露出的绿色绳子,像冬眠的动物露在洞外的尾巴,是前往探索继祥地堡(Kay Siang Bunkers)的唯一线索。没有告示牌,谷歌地图也没显示入口。若要说得更详细一些,我也只能告诉你,地堡的入口位于那两个巴士站之间的丛林里。

Photo: 林道锦

抓着那‘尾巴’爬上斜坡,瞬间被绿荫包围。小径似有似无,我和同伴凭直觉往地堡方向走去,频频弯下腰躲开繁茂的枝叶。我们走了远路(其实很近,约10分钟),绕了一圈抵达第一地堡的后方,从高处俯瞰被盘根错节的榕树牢牢扣住的废墟。

一般相信这地堡为英军在二战时期,为储存军事装备和弹药而建。抓着前人绑在树干上的绳子爬下山坡,处处是颓垣败瓦,又处处是生机。

Photo: 林道锦

第一地堡最为壮观,仅存的三面墙已被榕树占据,树根和根须不愿放过任何一寸墙面,像蜘蛛网似的将之占为己有。第二地堡保存得完好,像印第安纳琼斯电影里藏了宝藏的秘境,胆大者可入内一窥究竟。第三地堡像个房子,或许是当时军官的住所,如今败瓦散落四处,墙面被青苔染成了美丽的色彩。

被遗忘的时光,在女皇镇的密林里。找到后会觉得,其实也不难找。(图文/林道锦提供|自由撰稿人)

 

勿洛那碗红豆冰

勿洛这个新加坡东部市镇,在本地剧团Toy Factory Productions的艺术总监吴文徳Goh Boon Teck心里,就是家的模样。

吴文徳与勿洛的情缘在他念小学的时候牵起。

那段童年岁月里,每当到东部游玩,或是要到海边,他必定经过勿洛巴士转换站,并且“总会先吃这里著名的红豆冰然后再继续上路”。

勿洛组屋|Photo: Goh Boon Teck

勿洛曾经是种满椰子树的渔村。

尽管时代变迁,旧时的浮脚屋早已让位给一栋比一栋高的政府组屋,吴文徳庆幸,勿洛浓浓的人情味、小镇风情和美食文化依然根深蒂固,拆不掉也毁不了。

“我成年后也搬到这里住,已将近二十年了。虽然新建设春笋般崛起,勿洛淳朴的原本格局依然存在,我同时享受以往的温情与现代的便利。填土后的海岸线已不再靠近,可是这里的微风中依旧蕴含着浪漫的海意。”

吴文徳的唯一牢骚,是美食聚集的勿洛,周末总见长长人龙排队,结果居民“有时吃不到自己镇上的美食”。

 

滨海湾别有洞天

最喜欢在滨海湾花园骑脚踏车时,从树丛中瞄一眼有新加坡摩天观景轮(Singapore Flyer)的城市轮廓。

Photo: Tommy Krombacher/Unsplash

这个角度给人的抽离感,让滨海湾硬邦邦冰冷冷的天际线,显得更柔软,更梦幻。(文/ 碧叶|自由撰稿人)

包真挚

Deputy Editor
曾经当过电视编导/记者。喜欢旅游,喜欢看书,旅游时喜欢逛书店。有时候会附庸风雅,进入一些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念书时,经常跑书店翻杂志,不曾想过到杂志社工作,结果来了《品》。高兴这里认识你。

订阅邮件以掌握最新趋势与资讯
Get the latest luxury and lifestyle new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I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Never miss an update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to get the latest updates.

No Thanks
You’re all set

Thank you for your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