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新加坡,有什么可以拿来讲?居民认为特别,过客或许不觉得怎样;在这里看见的光,就说是自己赏心悦目的月光。
Text 陈佳明
Hero Image DIGBY CHEUNG/UNSPLASH
怕输
旅游或出差时的一些见闻,再回看岛上一些人事物,别有一番滋味。
和国外朋友或共事者闲聊时,偶尔会听见他们半开玩笑说:新加坡人就是怕输。
自嘲的国人也不少,好像怕输真的就是新加坡的特色。这标签,不知不觉早成了本国民专属。但真的只有新加坡人怕输吗?
也许是好多年前的漫画人物——怕输先生(MrKiaSu),生动有趣地反映一些本地现象,不少外国朋友也喜爱,久了成了他们调侃新加坡人的标志。不当回事还好,只是许多新加坡人好像也还默认了。
自家门口可以看到的:插队、食堂霸位、自由餐没节制地拿……这些陋习不可取,但说句公道的:这些是本国民专属吗?世界其他地方呢?也有,更糟的就不说了。
怕输的前提是比较。不想输是因为要赢。
赛道、田径、球场上,确实在争输赢;其他日常如果也是处处都要比个高下,那多累。
行动目的,应该是争取所要,而非打败别人。“怕输”如果只是个标签,那无所谓,只要不是真的怕输,在这标签底下,可以是宝贵的生存反射机制和能量。
音乐
从前制作专辑,里头乐手几乎都是本地人,只有前辈和同辈,因为自己刚入行。
大约在30年前玩音乐的新加坡人,真的就是玩的成分居多。回报很低,充满未知,意思就是很难糊口。当时的音乐人包括歌手,是真的很爱音乐。
有时我们为了给专辑加入音色或尝试新演奏style,制作人必须到国外录制;或刚好有外国乐手在这里演出,就趁这机会跟他们合作。
反观今天科技当道,如果想跨国请顶尖交响乐团配乐,也只须通过视讯,轻而易举。
这几年和很多在台前幕后的新一代音乐人合作,除了sense(感觉上)令人赞赏之外,他们也很乐意推介新朋友加入,很可贵的精神,一点都不怕输。
这种互动,让写歌演出和制作音乐的过程都非常享受。同时也看到一起摸索的伙伴和新音乐人,在国际上取得好成绩,高兴骄傲之外,还多了一股动力。

南大
远赴台湾求学那几年,是美好又难得的体验,校内校外都是,但偶尔也会想到自家的(前)南洋大学。
颠沛的办校历程,当时各行各业、各路人马先辈的奉献,众人的意志和生命,与他交织成一段佳话历史。虽然这无私精神已日渐微弱,但总感觉他在某处默默发光。
特有
在机场的经验大部分都是舒服的。无论出境入境,不急不缓,通关效率却很高。
只要没赶时间,在出入境厅一日游可以是很精彩的。美食购物到入住酒店、赏花电玩看电影、运动游泳等,更有让人感官愉悦震撼的 Jewel——星耀樟宜。
让国人觉得独特的,也可以是小贩中心的美食,如加了甜酱的炒粿条,加了醋的面薄干。咖啡也是,这里咖啡店泡的,味道就是异于别处。可,很多邻国朋友还是怎么吃都不惯。
填海
每次有关填海这话题,都让我直接联想:
“荷兰小彼得,爱国爱家乡,傍晚过堤塝,忽见小洞口……”
小学课本上的。小彼得看见水流正从堤上小洞渗进来,意识到小洞会变成越来越大的裂口,导致海水涌入淹没这片美丽的土地,他下意识用手指堵住了洞眼。当下无人,他从白天撑到夜晚。
除了怀念纯真无邪和不假思索的勇气,也怀念岛上曾经有过未经修饰的海岸线。也许那
些看似消逝的风景,其实还在某个远处闪耀,呼应岛上的新颖地标,成了回家和找到初心的叮嘱牵引。
【陈佳明,新加坡著名音乐人,制作兼词曲创作。这篇文章,本刊以作者一首经典创作歌曲“城里的月光”为题。】
原文首刊于2022年8月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