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是学艺术的吗?怎可以这么市侩?这么被怀疑的话,那么请问:有哪个艺术家不用吃饭?
Text 方傑
艺术能不能当饭吃?这问题一辈子都困扰着我。
二十多年前念完硕士后,长达一年时间找不到大学教职,只能待在家里教小孩画画,每个月赚的钱缴完房租就所剩无几。到了月底银行存款常常只剩台币几百元,要到处去找可以领小额钞票的提款机,才有钱吃饭。
那段时间我常绝望到找不到起床的动力,每天起床前要先唱首开心的歌,才爬得起来。
怎可以这么市侩?
艺术是理想,我不否认在从事艺术工作时,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是难以言喻的,但也不要太高估人类的精神生活。
哲学家蒙田说,只要肚子饿或脚趾甲篏入肉里,他就会变得暴躁易怒,什么事都做不了。
艺术工作是现实的,艺术家不是神仙,没办法靠吟诗作对吸取日月精华,呼吸灵气过日子。
从事艺术工作多年,偶尔有人要我免费演讲,除非是经济拮据的团体,否则我都会断然拒绝。
人们议论:你不是学艺术的吗?怎可以这么市侩?
我都会说:那些觉得肚子比精神重要,可以花几百块吃大餐,要他花同样的钱满足精神生活却嫌贵的人,不值得我为他上课。
熟读艺术家传记,常让我为那些生前苦哈哈,死后画价却被画商炒作成天价的画家感到不值。
我曾经暗暗立誓,我绝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假如这世界不珍惜我,我也不会为这世界绽放。
听我这么说的人大多会诘问:你不觉得艺术家对这社会负有责任吗?
我反问:你有见过一朵花是为了让世界变得漂亮而开的吗?并没有。
花不是为了伟大而活,它只为了自己的美丽而绽放。我还没狂妄到以为这世界缺我不可。
我画画、研究艺术,是因为从事这个工作让我开心。如果燃烧自己,可以让这世界变得美丽,那也是因为我觉得这样很快乐,请不要用伟大来勒索我。
艺术也是商品?
我自小学画,但并没有走上专职画家之路,或许一路走来,我早把艺术圈的操作方式看透了。
当艺术成了工作,它就成了商品,成了行销问题,不再是浪漫的事了。
说到艺术,看热闹的总比看门道的多。有几个人真的看懂艺术的好坏呢?说穿了,它不过是国王的新衣。群众要的其实是话题、八卦与传奇。如果艺术家自杀、来点绯闻、感染梅毒……大众或许会对他们更感兴趣。
在世时风光的艺术家,除了少数运气好,大多懂得经营自己。
梵谷在世时只卖出一幅画,要不是他生前割耳朵又自杀,死后靠弟妇四处奔走宣传,世人怎么会渐渐认识他?对于毕加索,人们或许更记得他不断换女人。
前一阵子在台南美术馆,有个殭尸展,引来保守宗教团体的挞伐。展出单位顺势让展览成了媒体焦点,引来人潮。
我不否认除了实力,艺术本就需要行销,搭配媒体宣传,然而对那些默默耕耘却不擅宣传的艺术家,情何以堪?
电影《Big Eyes》里,画家的丈夫冒认是原创者,到处炫耀作品被名人收藏的合照(其实是他强迫别人收下),利用媒体推波助澜,群众就信以为真了。
这种例子在现实中俯拾皆是,原因无他,你表现得愈吃得开,盲从的群众就愈觉得你的画一定卖得好,值得投资。外表光鲜,实际如何,就冷暖自知。艺术家纯粹只靠实力的话,大概会饿死。
真材实料,也要看你的画是否曲高和寡,走得太前面的人,永远是孤独的。
有些画家如塞尚、马内,可以坚持一辈子,是因为他们有个银行家爸爸,没有经济压力。
艺术可以当饭吃吗?
我无法回答。我算不上功成名就,但也熬过来了;回首来时,还是会为自己捏一把冷汗。
艺术这条路,单凭天赋与傻劲是不够的,要是少了一点运气、天时地利人和,也许我还在坚持与放弃间苦苦挣扎。
我有一段时间纠结地想,要是壮志未酬就先翘辫子了,会不会不值?
细想后,我对自己做了一个心理建设,我自知无法随波逐流,像行尸走肉那样活着;我也不确定为艺术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如果过程中我没有乐在其中,那再大的死后名声,也是没有意义的。
每每有人想走艺术之路,征询我的意见,我都会跟他说希腊神话里《伊卡鲁斯》的故事。当Icarus想用蜡制翅膀飞翔,父亲Daedalus要他“不要飞太高,也不要飞太低”——空有理想飞太高,人脱离现实;一味妥协飞太低,则会被现实所缚。
有段时间我身兼多个学校教职,常常疲累到无法入眠。然而无论多累,多年来,我都坚持不被柴米油盐消耗掉多年来的习惯:一星期我只用一半时间处理现实问题,另外一半时间在精神世界翱翔,留给阅读与创作。
如果问我,人生重来,还会走上这条路吗?答案是肯定的。
艺术家雷诺瓦说:痛苦会过去,美会留下来。
古往今来,无数人前扑后继为艺术折腰,受尽煎熬,或许就是抗拒不了精神生活的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