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的成功,可能也是你的成功。学习他好的一面,大展宏图。
TEXT 风子

如果搞一个历史人物知名度投票,秦始皇肯定排前三名。
他是第一个自称皇帝的男人。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他不只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也是整个中国的开国皇帝。
他武断地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阻止贵族分裂国家。
他武断地统一文字,统一衡量单位,统一货币,停止地区间的文化与商业的交流障碍。
他武断地兴建万里长城,阻止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掠夺。
他武断地坑儒焚书,控制人民思想。
他给人的印象,是独裁专制、冷酷无情的暴君。
但,他之所以在历史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并不是因为他是个暴君(比他还要残暴的君王大有人在);而是,他结束打仗打了几百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做一系列改革,促使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农耕文化,进行民族大融合。从此在世界版图中,遥远的东方屹立了一个国家,叫做中国。
秦始皇的文治武功,被引为典范,奠定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政治格局。
忍辱中熬过来
短短十多年的时间,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要建立如此强大的国力,不是一代人所能够完成的。
秦国的强大之路,是从秦孝公时代开始启动。到了秦始皇这一代,一共累积了七代人的心血,百余年的时间,才大功告成。令人惊奇的是,这七代君主,竟然没有一个是昏君。
秦国原本像个烂摊子公司,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什么作为。而且因为其文化落后,被其他公司歧视,甚至连人才都不愿意来秦公司打工。
面对这样一个艰难局面,秦孝公力图振兴秦公司,他颁布求贤令,征求不分国籍的人才。这个求贤令,吸引了一个叫做商鞅的魏国人。
商鞅给秦孝公带来富国强兵之法。识货的秦孝公,重用了商鞅,并全力支持商鞅的变法。
商鞅变法的内容,这里不能一一说明。大致上就是以法律为基础,鼓励人民生产农业,鼓励将士在战场上立功,不分国籍,不分贵贱,只要立功就给予爵位,给予奖励。使到秦国上下,有着一股积极为国效命的士气。
有了这样的公司文化,秦公司凭着战场上的气势,被其六家竞争对手称为“虎狼之国”。总而言之,使出外来人才商鞅的变法后,秦国迅速步上强国之路。
秦公司在七代CEO棗统治者的精励图治之下,到了秦始皇这一任CEO手上,秦公司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公司。后来的突变命运,又怎能硬说是秦始皇无能?
俗话说,三岁定八十。
一个人的性格发展,小时候的经历是关键。秦始皇的性格,果敢、冷酷、残忍、报复心强。这与他的童年经历有很大关系。
秦始皇其实出生在赵国,而不是在秦国。
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是秦国送到赵国做人质的王子。后来,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逃回秦国。秦始皇和母亲,则继续流落在赵国。当时正是秦赵两国打仗打得最凶的时候。就是这种压迫、羞辱的生活,培育出一个铁血又武断的未来CEO。
历经六年的颠沛流离,九岁的秦始皇终于回到秦国,之后被立为太子。似乎好日子来了,偏偏老天要继续磨练他。
秦庄襄王即位三年就去世,当时年龄只有13岁的秦始皇被扶上王位,政权被吕不韦和母亲所操控。
母亲与吕不韦关系暧昧,还跟一个叫嫪毐的家伙,也有不寻常的来往。这三个人不但有着不干不净的关系,还严重干扰国家运作。年幼的秦始皇都看在眼里,忍耐着,等待时机扭转乾坤。
就在秦始皇21岁加冕亲政前夕,嫪毐发动叛乱,企图置秦始皇于死地。这次秦始皇就像一把磨了十年的利剑,一出鞘就一剑封喉,把嫪毐和吕不韦一次过给踹了。
英明知错能改
统一中国之前,秦始皇还没自称皇帝,他还是秦王。
和先辈秦孝公一样,他渴望得到人才的帮助;在各方面的表现,可以算得上是一位英明的CEO。
他重用李斯,尉缭等人才,听取他们的意见,制定了对付其他六个竞争对手的策略。
虽然秦公司的实力很雄厚,要独立同时对抗其他六家公司,还是有很大的难度。所以,首要策略是“远交近攻”。对于比较远的对手,以外交手段来拉拢,跟他们保持良好关系,让他们对秦公司与其他对手的较量中,保持中立。
另一方面,集中火力对目标加以猛烈进攻,进而对其他对手实行各个击破。被秦攻击的每一国,都得不到其他国的援助。
除了乐于听取意见,秦始皇还知错能改。
有一次,有个叫郑国的韩国人来到秦国,劝秦王开发大水渠用以灌溉农田;一旦成功,将使秦国的良田增加。
秦王同意这个建议,工程由郑国负责。后来郑国被揭发,原来是韩国派来的奸细。这引起秦国人对外来人才的信任尽毁,秦始皇下了驱逐外来人才的命令。
身为外来人才之一的李斯很着急,写了一篇谏逐客书,劝告秦始皇收回成命。里面少不了述说人才的重要性,而且秦国向来都十分倚重外来人才的效劳。商鞅也不是秦国人啊!可是秦国就是用了商鞅才强大起来。
秦始皇看了顿时醒悟,马上收回命令。
失去民心主因
秦始皇在短时间内以武力完成统一中国,又在统一之后进行种种的巨大工程,如修长城、陵墓等等。
这对刚刚结束战争的国家而言,在人力物力上是一个严重损耗;只得横征暴敛应付耗损,因此造成了人民负担沉重。
统一中国不久,秦始皇继续对周边地区进行扫荡。北伐匈奴,南征百越,尤其是对南方百越族的战争,一共打了13年。
秦王朝的统一,维持了15年左右,征服百越就用了13年。秦王朝的大量人口兵役,都投入南越战场,导致秦王朝面对反秦起义时,无兵可调的困境。
秦王朝重视法治,拥有完善的法律系统。对于秦国本土的人民来说,遵守秦法是很平常的事。可是对于刚被收服的六国旧民来说,是过于严苛了。
秦始皇推行秦法,严峻地同时在新领土与旧领土执法,使秦王朝始终无法掌握民心。最后,秦始皇实行对思想与言论进行严厉钳制。这就是著名的“坑儒焚书”事件。
兵马俑胜女人?
对于秦始皇的评价与争论,两千年来始终没有停止过。
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这里只能说,史书对秦始皇(甚至整个秦王朝)的记载,非常非常简略,可以说是残缺。
堂堂中国第一位皇帝,我们找遍史书,竟然不知道他的皇后是谁。你说这正常吗?这代表了秦始皇不爱女色,所以在政治上取得巨大成功?
秦始皇后宫情况,史书只字不提,但这并不说明秦始皇不爱女色。灭六国后,他把六国的后宫佳丽,并入自己后宫。而且,他子女很多,大约有二十多个;其中有名字记载的,只有六个。
到底秦始皇有没有立皇后?只有交给考古学家来解答。
秦始皇的兵马俑,已经为世人展示了秦国人雄霸天下的赳赳雄风。中国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也为世人展示了秦国法律的完善。
我们期待有更多秦王朝史料的出土,让我们了解更多这个突然兴起,又突然灭亡的神秘王朝的真实一面。
秦始皇的成功,是有很多主客观因素的结合。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秦始皇很勤政,他堪称是历史上最勤劳的皇帝。
那个时候的文书文件,是用竹或者木做成的简牍,重量不轻。秦始皇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处理完130斤的文件,才可以休息睡觉。所以也有人说,秦始皇其实是累死的。
不管怎样,现代人思考秦始皇的事迹,分析他的领导方案,效仿他好的一面,对事业有一定帮助。他的成功,可能也是你的成功。
原文刊登于2014年12月期《品 Prest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