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觉得“时间不够用”,可有留意到“没用够时间”去做的事?展开时光之旅,必须付旅费,不包来回。
TEXT 陈佳明

答案是86400。
这是小学一道乘数的数学题:1天有多少秒?自这一道题开始,就觉得数学不只是课堂上的事而已,还可以是和现实生活有那么强烈的连接。也是在那时开始,用那个年龄全部的感知,很认真地思考课堂上以外的课题。
然后再以身边老人家离世的平均年龄做进一步计算:86400x 365天x75年=?秒。
23亿多秒。在不用计算机的那个年代,这可是个不小数目。
主要为了算算自己还可以在世上多久。会去这样子计算,可不是一时无聊的游戏。毕竟那时候真觉得,值得探索的可爱事物,很多呢。
忘了在哪里看过一张名信片,学校还是教堂的建筑物上几个大字,印象很深刻:
Respect Everyone, Everything, Everyday.
Everyday,86400秒,每一秒都配得尊重。
23亿秒很多吗?多,只是个误解和假象。
盘中餐的其中一颗,也许显得好像没什么,粒粒皆辛苦也未必每个人都认同。但这里说的是一天里,一去不复返的每一秒。当然时间是珍贵的也未必大家都认同。时差,说的也可以是“每个人时间观念的差别”。
人,不经意地浪费时间。时间,不轻易地放过任何机会榨取人。
不够用
常听到(自己也是)抱怨:时间不够用。
是时间不够用,还是不会好好利用时间?除了觉得“时间不够用”,可有留意到“没用够时间”去做的事?
不够时间应酬客户——有没有用够时间和家人相处?
不够时间狂欢作乐——有没有用够时间修身养性?
不够时间赶完课务——有没有用够时间提升自己?
不够时间享受名利——有没有用够时间品尝恬淡?
其实,很多都是人自身的作为,时间只是推波助澜。
科学家也说,如果事物本身不具有变化的力量,时间就没意义。因为有事物进行着,所以才有时间。
这么说,还真可以引出一个“时间阴谋论”的乱想:
时间,为了自身的存在,于是怂恿万物进行活动,并以“时间不够用”的理论灌输万物。只要有任何事物相信了,时间就有了存在意义。
有点像群岛中的小渔村,只要有一个村民不相信朴实的生活而思变,那周围一切也都将改变。或多或少,类似骨牌效应的质变,今人提倡的国际化、地球村、全球化、和世界接轨。谁要不跟上,就得落后面对威胁。
试想,要让全人类和万物都静止下来,需要多大的能耐,有可能吗?正进行着或曾发生过的事,可是热闹喧嚣得超乎人类的想像。
有可能
时间会让美食佳肴变成腐朽,它也能让果实米麦变成佳酿。
时间会赞你鍥而不舍的坚持,也会笑你固步自封的愚昧。
时间留给你历史和回忆,它也容你展望和憧憬。
时间也是一把双刃的剑。因为时间,你可能获得某人原谅,也可能被某人遗忘。
时间供你无节制地使用,而当你正在挥霍的同时,它也悄悄地从你身上,窃取着某些东西。
时间会淡化伤痕,但也会带走你的纯真。它让你增长智慧,也让你必须负担年岁。它把青春变白发,趁你稍不留神,将热血变冷漠。
时间无声无息,不眠不休,无止无尽。永恒由无数的瞬组成,每个瞬间也藏着永恒。
我们无法回到时间的某一点,但某段时光或当时某些东西,却真能回到我们心上,甚至身上。
逻辑上,时间不可能向前跃进或向后倒退,基本上就是时间不受人控制。如果真有一条秘密通道让人在时间里来去自如,会比较多人想看到以后,还是想回到从前?
岁月游
每个人对旅行都有不同的定义和目的。但旅途中浏览风光,到某处观赏景点,好像都是少不了的事。
若有一趟旅行是没有终点站的,那一定是时光旅行了。在这个也看不见起点的时间轴上,我们都是一位旅人。
旅途中不乏期待、失望、惊喜、汲取、沉淀、丰富。晨昏朝暮,春夏秋冬,日月星辰。每一个时间点都是一个景点。在不同时令下遇见的人和有过的互动,是更值得收藏的体会和纪念品。
从古时的日晷仪、水钟、沙漏,到现在精细的电子表,提供的也只是记号和刻印,方便群体和个人作业。这些工具顶多是提醒时间的流逝,没能展现时间万分之一的真实全貌。
只有时间能目睹沧海桑田,也只有时间能见证海枯石烂。
我们都很难有这福分,都仅是路过的旅人。当生命到终点时,时间还是继续无动于衷地往前移动。在时间上就算止于“到此一游”,也算有幸了。
时间之旅,是没有终点的旅行。不仅如此,这也是一趟不回头之旅。
旅行当然少不了旅费。到不同国境,虽然使用不同的货币,但都还是钱。
时间之旅这件事,也是得要旅费的。到不同‘地方’需要不同的‘货币’:童,少,青,中,老。使用的虽然是不同年龄阶段,但每一分都是生命。
算一算,这旅费还真是不菲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