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着二合一、多功能产品,一个人的生活,不就是要这样尽可能简单方便吗?
TEXT Cynthia Ng
PHOTO Inga Gezalian Wnler/Unsplash
一加一到底等于多少?答案千奇百怪。
百度文库就有写手这么列出来:
1+1=0是头脑灵活的人,用一人对付另一人,自己坐享其成。
1+1=1学历可能比较高,明知道等于二,但认为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脑子比较复杂。
1+1=2是多数人会说出的答案,反正就是遵循原则,按规律办事。
1+1=3大概就是典型中国家庭组织的数字。
1+1>2这类人总能把事物的优点挖掘出来,把有限的力量发挥极致。
1+1=王可能空间思维能力较强?
当然还有很多不同组合的答案,你大可自行百度,或者去问‘骨哥’。
一个人经济
据说,在中国统计年鉴有过这么一个数字,超过5800万人过着一个人的生活。独居人数从1990年的6%上升到2010年的14%,到2013年是14.6%。这庞大的独居群体中,独居青年(20-39岁)就有2000万人。
独居,已是普遍的都市常态。有数据显示东京独居人口占40%,上海大约占15%的人口。而瑞典就是喜欢独居人群的北欧代表,大约40%的居民是独居者。
当然,独居不仅意味着单身经济兴起,也悄悄改变了很多和生活相关的事。比如当年马云掀起的双11,本来奔着单身狗凭购买带来幸福感,延展到十几年后各个商家和主播不能忽视的促销大事件,多与“一个人”这件事息息相关。
单身经济,从吃这件事最容易看出端倪。很多商家开始提供半份菜品、单人食盒,还有超市里的迷你小火锅、200毫升红酒等……堂食到外卖,线下到线上,一人食经济正在走俏。说实在,总觉得这种对单人消费表现体贴友好的举动,可能在价格上不会划算到哪里,但总归也解决了一人吃不完的窘态。
据说在住着无数独居女性的东京,有家公司就推出了“窗帘上的男友”,帮助解决单身女孩成为犯罪分子目标的问题。只要将手机连接上投影仪,就会在窗帘上投射出一个男性的轮廓,还有各种不同造型;为避免失真,每个造型以30分钟的动态视频呈现,从窗外看,就仿佛看见有人在家陪自己,掩盖独居事实。
偶然听见这么一个对话,一个人的生活成本太高,两个人凑合更划算,所以就凑合结婚一起过日子吧!听起来,这个人也许认为浪漫的爱情在现实中一点都没啥用。如果为了降低生活成本,硬凑合,相处时没有那种爱的粉红泡泡,造成的伤害岂非更大?
多功能营销
近些年,也常听到有人说“断舍离”。
这概念,我一直觉得并不是大家想真的断舍离,而是生活里被太多繁杂的东西压得喘不过气来,不得不精简。
每一样东西功能单一,买回来逐渐越放越多,但其实真正用到的时候不多。看看你办公桌上的东西,有多少是你一天内一定会用到的?少之又少的话,堆着喂灰尘不成?
刷小红书,输入“多功能”三字。什么多功能料理锅、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最近还真的被一个结合了蓝牙音响、台灯、充电器、手机支撑架四大功能的无线充电音乐台灯所吸引,感觉这物件既可以解决过多单一功能物件在家里的存在,又能增加生活的幸福感。
现在这物件在我的购物车里,等稿费到手再下单。买下了它,等于承认“一物多用”多么好?至少,省略许多麻烦。
原文刊于2021年5月号《品》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