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各地买房子?不!短租或长租服务式住所,不能等闲视之。
TEXT 晓澄
IMAGE Nathan Dumlao/Unsplash
当朋友问,想家吗?我会回问,哪一个家?朋友认为我忘本。
台湾是我的出生地是我的故乡,毫无疑问;但是家之所在地,未必一定是故乡。
台湾美国,我长住过,如今定居香港,都有不同的重要意义。长居即是家,毎一个家我都爱。一个传统书香世家子弟,竟有了四海为家、居无定所的游牧思维,不禁令人莞尔。
游牧新解
历史上记载,游牧民族的形成,核心原因不外乎求生存与求财富。科技昌明的现代人,似乎也带有此种基因,但是游牧已有新解,专业的需求和个人生活的向往,成了动因。
跨国企业林立,常见无国界经理人(ManagersWithoutBorders)过着游牧式生活。例如,上午在上海做早餐会报,中午在香港开午餐会议,晚上再飞到新加坡洽谈业务;甚至在不同城市住个十天半个月,或更长时间。他们比一般人有更高的适应环境智商、情商、逆商。
有了科技这个大帮手,留在一个固定点,无须到公司签到;网路四通发达,一点也不影响工作效率。新冠疫情下被迫居家办公,更为此种工作方式做了可行铁证——通过远距操作和视讯,完美无接缝地完成跨国际性事务。
如此看来,四海为家,工作同样得到保障,是多么诱人的自由自在生活。
所以在我心里,落地生根之处,它未必是曾经供我土生土长的故乡;我选择了某处来安家,它就是我家乡。
身外之物
为后代留下祖屋这个观念,我想势必跟着改变。
现今不少年轻族群,喜欢行李箱的轻生活模式,没有家具,拎个皮箱就走人;生活的必需品,以二手回收回卖方式不断汰旧换新。相信眼尖的房地产商,已意识到这股另类潇洒劲儿了。
而退休养老族群如我,依然怀抱着四海为家这思维。一年之中,香港台北纽约巴黎平均分配,这里住住那里住住,无须受置产种种责任负担的束缚。真有难舍的物件,不方便带着到处跑,就找个仓库储存起来,三不五时可回头来睹物思情。
为自己好好准备轻便行囊,从此天下之大任我游,直到老了走不动了。
有一位老友过着都市游牧生活,哪边有新的优质建案,就到哪边租屋住,永远住的是新屋。省下来的买房钱,做其他领域的投资。
不买房,焉知非福?短租或长租服务式公寓/酒店,房间有专人清理,家具水电瓦斯电脑网路电视,一应俱全,不用自己操心张罗;健身房游泳池水疗中心,可随时享用。有的地方连早餐都包在内了。
在租来的地方,想自己开伙,是有可能的;若不想,可省去清理锅碗瓢盆的麻烦。朋友造访,大堂的餐厅和酒吧,既气派又舒适,绝不失面子;或往门外走,当地著名餐馆近在咫尺。
没有房产,这样的‘两袖清风’少了身外物牵挂,好不惬意。
天下任我行,四海可为家。故乡,是否必须是最后的归宿?或者,这已经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