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lex今年推出新款Oyster Perpetual Explorer探险家型以及Oyster Perpetual Explorer II探险家型II腕表。对此二经典腕表,你知道多少?来回顾历史上数款专为探险家研发的Rolex腕表,看Rolex如何利用世界最高峰和最深海沟,来测试腕表极限。
Text 黄瀚铭
去年,Rolex劳力士推出了新版Oyster Perpetual Submariner,再度引来全城抢购热潮。在劳力士的专业腕表系列当中,Submariner蚝式恒动潜航者型系列和Oyster Perpetual Cosmograph Daytona蚝式恒动宇宙计型迪通拿系列,可谓最为人熟悉。不过,劳力士厉害的腕表系列,何止Submariner和Cosmograph Daytona?
过去一个世纪来,劳力士频频探索腕表抵御严酷环境所能到达的极限。以潜水腕表而言,Oyster Perpetual Sea-Dweller蚝式恒动海使型系列腕表的防水就深达1220米,Oyster Perpetual Rolex Deepsea蚝式恒动劳力士深潜型防水更深达3900米,非常惊人。
一起来回顾陪伴探险家登上世界最高峰,以及潜入最深海沟的劳力士腕表。
蚝式恒动探险家型
上个世纪,登上珠穆朗玛峰(Mount Everest),一直是备受世人关注的大事之一。虽然在卫星通讯设备、登山帐篷的改进下,登山条件已经有了改善,但要在低至零下50摄氏度,空气稀薄的环境下登上这座世界最高峰,依然极具挑战性。
1933年,在Hugh Ruttledge的领导下,英国珠峰远征队尝试征服珠穆朗玛峰,16人组成的探险队,获得劳力士提供腕表。
由于人体机能往往会在登上海拔6000米的高度后,因为缺氧而操作困难,因此,登山者对于时间的掌握极为重要。这一次探险由于环境过于恶劣,英国珠峰远征队不得不在海拔8580米之处折返。此后,人类依然不屈不挠,继续为征服珠峰努力。


1953年,由Sir John Hunt带领的登山队,也戴上劳力士腕表,向珠峰发起了挑战。这一次,登山队的两名队员Sir Edmund Hillary和Tenzing Norgay,成了人类史上首次成功攀上珠峰最高顶的人士。他们在5月29日上午11:30,以冰斧凿开坚冰,踏上了珠峰峰顶,并在海拔8848米的峰顶停留了15分钟。

Sir Edmund Hillary成功登顶,被视为人类的胜利,全球媒体铺天盖地报道。同年,为了纪念此次胜利,劳力士结合了登山队的意见反馈,以及多年来为严酷环境制表的经验,正式推出了Oyster Perpetual Explorer探险家型腕表。初代Explorer表壳直径36毫米,黑色表盘,采用阿拉伯数字3、6、9为时标。

对登山者来说,除了坚固的表壳、耐寒的性能之外,清楚易读的表盘设计等等细节,同样至关重要。此后,Explorer历经多代更迭,性能更大大提高。
必须澄清的是,不少人误以为陪伴Sir Edmund Hillary和Tenzing Norgay登上珠峰之巅的劳力士腕表便是Explorer,其实那是一款白色表盘的Oyster Perpetual。如今,这枚腕表被收藏于苏黎世的Beyer钟表博物馆。
蚝式恒动探险家型II
1971年,劳力士推出Oyster Perpetual Explorer II探险家型II腕表。这款腕表和探险家型最大的差别,在于它多了日历显示,以及一根24小时指针和24小时刻度固定外圈。
Explorer II的设计,和劳力士另一表款Oyster Perpetual GMT-MasterII蚝式恒动格林尼治型II非常相似,两者同样有一根24小时指针和24小时刻度固定外圈。聪明的读者可能会马上猜到,Explorer II能当做GMT功能腕表使用,显示另一个时区的时间。不过,ExplorerII的设计初衷,并非为了显示第二时区,而是为了让探险家知道目前的时间是白天或黑夜。

为何探险家会连白天或黑夜都不知道?在不见天日的洞穴深处,或是一年中一半时间为永昼,一半时间为永夜的极地区域,人类很容易失去对时间的感知,因此,协助探险家分辨昼夜的功能对探险家极为重要。至于将之当成GMT功能来使用,那便是一般表主额外的红利了。
Explorer II也同样陪伴许多探险家度过艰辛考验。1972年,法国洞穴探险家兼火山学家Haroun Tazieff就戴了Explorer II进行火山记录的工作。他曾致函劳力士:“Explorer II刚通过了严苛的火山测试,它在Mount Etna火山侵蚀性极强的气体下,依然运作完美,毫发无伤。我队友的腕表就没那么幸运了。”
蚝式恒动海使型
劳力士对海底探险的支持,并不比陆地上的探险来得少。
1926年,劳力士开发出蚝式表壳,成为腕表防水功能的先锋。隔年,英国女泳将Mercedes Gleitze佩戴Rolex Oyster蚝式腕表游泳横越英吉利海峡,上岸后腕表运作如常,Rolex一举成名天下知。
要达到潜水标准,腕表还须具备在强大水压下不会进水等等条件。1953年,Rolex推出防水深度达100米的Submariner。尔后,Submariner获得逐步提升与改良,今天的防水深度已经达到300米,完全足以应付浅海潜水运动。

1967年,劳力士推出防水高达610米的Sea-Dweller海使型腕表。这款腕表配有排氦阀门,解决了外部压力下降导致表壳内的氦气无法从表壳中释放,造成机芯受损或水晶镜面从表壳脱落的风险。经过不断改良,自1978年开始,Sea-Dweller系列的防水性能已提高到1220米。
其实,在推出Sea-Dweller之前,劳力士已有能力制作出防水性能更惊人,适合深海探险的腕表了。

1960年,人类第一次向地球最深的海沟发起挑战。海军上尉Don Walsh和海洋学家Jacques Piccard驾着Trieste深潜艇,向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前进。一枚来自Rolex的概念性蚝式原型表Deepsea Special,被固定在这艘深潜艇的外侧。
在距海底尚有约三分一行程的时候,潜艇像是忽然撞上什么,猛烈摇晃,但随后又没事了。两人决定继续前进,最终到达了10,916米的海底深处,一片栖息着鲽鱼与比目鱼的硅藻泥荒地。
安全回到陆地后,他们才知道,原来那次事故,是因为潜艇外层的树脂玻璃舷窗受压爆裂。经过计算,在海底,每一平方厘米的玻璃,就得承受一吨的压力。
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固定于潜艇外的Deepsea Special,安然挺过了惊人的水压。Piccard后来通过电报向劳力士总部汇报情况:“我很荣幸地宣布,劳力士腕表在11,000米的深海下运作正常,就像在陆地上一样。”
蚝式恒动劳力士深潜型
2008年,劳力士推出了采用Ringlock系统表壳结构的Rolex Deepsea深潜型腕表。Ringlock系统以圆拱形蓝水晶镜面、氮合金钢压力环、钛合金底盖组成,一举将防水性能提升至3900米。

在这款腕表的启发下,劳力士设计了Deepsea Challenge深潜腕表。2012年,执导《铁达尼号》和《阿凡达》的James Cameron乘坐Deepsea Challenger深潜艇,向马里亚纳海沟出发。深潜艇外部的液压机械臂上,装上了Deepsea Challenge腕表。这款概念性深潜腕表防水深度达到12,000米,汇集劳力士在防水性能方面的所有创新技术。这是人类第二次抵达马里亚纳海沟底部,Cameron创下单人深潜记录。
1960年代那次深潜,Trieste深潜艇并无装备任何研究或摄录装备。而这一次,Deepsea Challenger深潜艇装备更完整,Cameron在海底停留约三个小时,顺利完成探索、搜集样本、首次拍摄海沟高分辨图像的任务。至于Deepsea Challenge腕表,在航行的七个小时里,一直精准报时,最后毫发无伤地回到陆地。
1930年代起,劳力士不断支持探险家完成一次又一次载入史册的重要探险,这篇文章所收录的,只是其中几项。探险家以血肉之躯,到达了人迹罕至的未知领域,而陪伴着他们的劳力士腕表,也总是在严寒的气候或强劲的水压下,依然运行如常。如果说,这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实验室,那么,劳力士的腕表可说一次又一次地通过了严酷考验。

2021年新推出的Rolex Explorer II。和初代的比较起来,你认为如何?